【经文】
(路加福音11:5/13和合本)
5耶稣又说:“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6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什么给他摆上。7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8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9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10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11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12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13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
弟兄姐妹平安。
今天我们分享的《朋友半夜来访的比喻》是一个和祷告有关的比喻。不知道大家祷告的生活怎么样,是否有稳定的祷告生活?
我觉得今天的教会,甚至今天很多神的仆人最该认的一个罪,就是我们在祷告上的亏欠。因为我们忽略了我们跟神之间真正的关系,我们的祷告常常够不上我们已有的服事。就像一位弟兄说过的:“除非我们有正确的祷告生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生活和事奉”。
当我们查看教会历史上那些伟大圣徒的人生,就会发现,他们都是祷告的巨人。约翰卫斯理曾经说过,对于那些不是每天至少花四个小时祷告的传道人,他不会有太高的评价。路德说他每天都规律祷告一小时,除了遇到特别忙的时候,他会祷告两小时。
对祷告的忽视是导致基督徒生命停滞的首要原因。想想路加福音22章39-62节中彼得的例子,耶稣到橄榄山上祷告,并且他也告诉门徒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门徒们却睡着了。而彼得接下去做的事,先是试图用一支剑抵挡罗马军队,接着又否认基督。彼得没有祷告,后果就是他落入了试探。对彼得而言是真实的对于我们而言同样真实:在我们公开跌倒之前,就已经在私下跌倒了。
我们的主耶稣是一个常常祷告的人。他受了洗,从水里一上来就开始祷告(3:21),他拣选门徒前,整夜都在祷告(6:12),他被卖前在客西马尼园,曾三次迫切的祷告(22:40-44),直到十字架上的最后一口气,他还在祷告(23:46)。他常常独自祷告(5:16、9:18),也和身边的人一起祷告(9:28)。他为自己祷告(约17:5),为门徒祷告(22:32、约17:11),也为仇敌祷告(6:28、23:34)。他在山上祷告(6:12),在旷野祷告(5:16),他随时都在祷告(10:21)。
主耶稣的祷告显然给门徒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门徒,他们很好奇主耶稣祷告的内容,想要学习耶稣一样的祷告。于是有一个门徒在耶稣祷告结束后,请求耶稣教导他们如何祷告(路11:1)。就好像施洗约翰教导跟从他们的人怎样祷告(其他拉比也有教导门徒祷告的传统)。“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这句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小窗,让我们看到施洗约翰这位勇敢的旷野先知对于祷告的重视。面对门徒的请求,主耶稣没有拒绝,这就证明祷告确实是需要学习和在真理中被规范的。
基于这样的背景,便有了加福音11:2-13节的内容。我们要非常兴奋的知道,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正是主耶稣祷告的方式。在这段经文中,主耶稣从三个方面教导了门徒该如何祷告——1:祷告的内容(2-4节);2:祷告的态度(5-8节);3:祷告蒙垂听的应许(9-13节)。从这三个方面我们知道,祷告的内容需要被规范,祷告的心态需要被调整,祷告的应许需要被我们清楚的知道。或许只有我们对祷告有更清楚的认识,我们才会愿意成为一个常常祷告的人。
在祷告的内容中(也就是主祷文),主耶稣教导我们:我们祷告的对象是天上的父,祷告的先后次序分别是:先求神的名、神的国、神的旨意;然后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与人的关系;脱离试探和凶恶,这是我们祷告最主要的内容。而关于祷告的态度,主耶稣则是用了一个比喻——朋友半夜来访的比喻进行教导。
一:比喻的文化背景
“朋友半夜来访的比喻”是路加单独记载的三个有关祷告的比喻之一,另外两个是“寡妇和不义的官的比喻”以及“法利赛人和税吏祷告的比喻”。
要理解这段经文,需要明白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风俗习惯——首先,古代世界对于好客这件事有强烈的章任感,那是古代世界重要的荣辱系统的一部分。那时客栈不多,所以,旅客总是依赖一般人的好客(路10:4/7;创18:⅛;19:⅓)。接待客旅是很重要的义务,有幸招待客人在家里过夜的主人,一定会让客人吃饱。就像在这个比喻中求饼之人所作的,虽然时至半夜,但就算是借,也会让自己接待的客人吃的饱足。
其次,当以色列人住在迦南地许多年,并且从游牧生活定居下来,过比较安定的农业生活以后,房子便开始取代帐棚,成为他们的住所。一般人的家往往是一幢单房间的主所。因为人们建造房子,并不是想把他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室内。而是尽可能的把时间多花在户外。
房子最主要的功用是作为一个休息的地方。因此,圣经时代的房屋都比较简陋,因为对这个休息的地方来说,人们不需要费力去使它吸引人。这些住所的用途,可由希伯来文的“房子”这个字的意义看出来。希伯来字bavith主要的意思是“遮棚”。因为他们始终把自己当作地上的一个客旅。在地上的客旅生活中,他的帐棚和他的小房子已经足够为他和他的家人提供休息了。
生活不富裕的犹太人家庭,通常所有的人挤在一间屋里,甚至睡在一个床上(‘孩子们和我在床上了’)。因此,若半夜有人敲门,无论谁去开门,都会影响其他人,因此半夜来客,并非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这两方面为理解这个比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背景。
二:祷告时的态度
在比喻中主耶稣提出了“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的问题,“你们中间谁有……”这个疑问句在四福音中,共出现了11次之多。在所有的11次里,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没有人会这样做。比如——路14章28节“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这一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一个盖楼的人会不先坐下算计花费的。
因此,这个比喻的意思是:没有人会在朋友半夜求饼的时候拒绝起来给朋友所需要的,即使半夜求饼确实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一些不便。不论是出于朋友的身份,还是对方情词迫切的直求(“情词迫切”原文是个贬义词,意思是不知羞耻、厚着脸皮),总会照着他的需要给他的。即使是人,在别人苦苦哀求下都会答应,更何况是满有慈爱的神,怎能不赐更多的恩典给向他祈求的人呢。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比喻并没有要我们透过持续不断的祷告搅扰神,让上帝让步,使我们的祷告被垂听。而是在鼓励我们大胆地祷告,就像一心想要接待朋友的人,虽然是在不合时宜的半夜,但仍然大胆的扣门,向好朋友寻求帮助。
如果在紧急情况下,我们会很容易就去打扰你的朋友,并且预计他会帮助你。那我们难道不是有更多的理由去到那位既不睡觉也不打盹的主面前吗(诗121:4)?祂对信徒的关心,超过世间任何朋友。当我们知道这一点,我们的祷告就不会再是勉勉强强的了。
三:祷告蒙垂听的应许
接下来耶稣为跟从他的人祷告蒙垂听提供了保障,主耶稣告诉他们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这个保障对祷告的人至关重要,因为在我们的祷告中常见的一个拦阻,就是我们会感觉主对我们及我们的祷告漠不关心。我们怀疑主是否真的关心我们——尽管圣经里有如此多的应许,尽管主曾无数次垂听并回应了我们的祷告,我们仍然会想象上帝并不关心我们。这种感觉可能会压垮信徒,到了一个地步,他们不祷告了,或是虽然祷告,但祷告中已经没有信心了。
祷告蒙垂听的应许是如此的真实可信,以至于主耶稣在第10节又重复了一遍第9节所说的:“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这是对他应许的肯定。所以,对于基督徒来说,祷告并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向着天空抛出思绪。真正的祷告总不至于不蒙垂听,神总是照着祂看为好的来回应我们。
接下来,主耶稣从人类生活中取了三个实例,使人明白这一点。主耶稣说:“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
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他问门徒:当你自己的孩子想吃饼的时候,你会给他石头吗?当你的孩子想吃鱼的时候,你会给他蛇吗?当你的孩子想吃鸡蛋的时候,你会给他蝎子吗?
绝对不会的。我们虽然不好,但我们总是尽量拿最好的给我们的儿女。那么更何况良善的神,岂不更要善待他的儿女吗?
“饼”和“石头”(11节)、“鱼”和“蛇”(11节)、“鸡蛋”和“蝎子”(11节),都是外形相似、实际相反的东西。“石头”长得像圆饼,“蛇”长得像鱼,卷曲的“蝎子”像鸡蛋。我们可能会求错,但天父绝不会给错。就像当彼得蒙召时,他对主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如果主耶稣照着彼得的祷告离开他,那将会是最可怕的审判。
这里提醒我们如何看待上帝。上帝不是我们生命中的陌生人,对我们的需要置之不理;祂也不是没有原则的祖父,会答应儿孙的无理要求;祂更不是喜怒无常的暴君,以玩弄我们的情感为快乐。祂是我们在天上的父,祂承诺我们的祷告祂必然垂听,并且心甘情愿地赐下天国的礼物,来回应祷告的人。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虽然无法证其真伪,但故事的含义是很好的:亚历山大大帝手下有一个人向他要求一笔巨款,用以解除他女儿的婚约。大帝应许他到财务大臣处领取。不料财长认为金额太大未便照办。亚历山大大帝说,“他要多少就给多少,我喜欢他,因为他尊崇我,把我当国王看待,我要让他知道我是富有的,也是慷慨的。”
在马太福音中,主耶稣说,世间的父亲尚且晓得拿好东西、不是坏东西给儿女,天父岂不更将好东西赐给他儿女吗?在路加福音中,耶稣明说,这好东西(原文意为“有好处的,有帮助的”)就是“圣灵”。
由此可见,祷告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寻求圣灵、顺从圣灵、体贴圣灵、被圣灵浇灌、被圣灵充满的生活。只有我们顺服了圣灵的带领,有了圣灵的帮助,我们才能活出主耶稣在主祷文中的要求,才能在生活中满足神的心意和要求。
人不该认为神是不愿意给的神,祂总是随时准备要把各样美善的恩赐赏赐给他的百姓。同时,人在尽自己这一面的责任向神祈求也是重要的。耶稣不是说我们一开口祷告,就总会完全得到我们所祈求的;这个比喻的中心教训是,祷告要坚持,要照着神的心意。在这事不久以后,耶稣在楼上对门徒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约14:16-17)。
如今的信徒活在新约的恩典中,我们祈求、寻找、叩门,就必得着圣灵的帮助。盼望大家成为一个祷告的人,每天都在祷告中去祈求、去寻找、去扣门。
“如果你在这里看到任何增进你的信心,给你带来喜乐的东西,就把它归功于神向你我所施的怜悯吧!”
——约翰·本仁(John Bu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