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可以如此爱 #公号原创 #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 #文字的力量 #偷书贼 #文艺欣赏
以望:文字的力量——读《偷书贼》有感丨文艺欣赏
写在前面
文字是有力量的,《偷书贼》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人对生命和文字充满敬畏,快来看看作者的阅读笔记分享。
“莉赛尔把《梦的挑夫》放在外套下,从到家的那一刻起开始念。坐在床旁的木椅上,她翻开书低声说:‘麦克斯,这是一本新的书,只送给你。’她开始念书,‘第一回,梦的挑夫出生的时机恰好:全镇居民都在睡觉之际……’”
这是澳籍作家马克斯·苏萨克(Markus Zusak)引人入胜的作品《偷书贼》中一个感人的场景。13岁德国小女孩莉赛尔,为躲藏在家里地下室奄奄一息的犹太人麦克斯,大声朗读一本特意为他偷来的书。
很奇妙地,在持续不放弃的朗读下,文字仿佛化为养分,一点一滴为病人注入一股力量,唤醒昏迷已久的麦克斯。
2013年底,这感人至深的故事被搬上大银幕,我是在三万英尺的高空上观赏的。周围寂静无声,微光中,动人心弦的情节看得我泪眼婆娑。一下飞机,立即买了纸本书,迫不及待展读起来。
今年因为读书会而重温此书。我发现随着生命阅历增多,特别在疫情时空中,有些过去没读到的亮光,现在反而能更深透视。就如余秋雨说的,“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偷书贼》是一个描述文字如何喂养人类灵魂的独特故事,一个震撼死神的故事。以二战NACUI TU杀犹太人为背景,以死神为叙述者,将一个孤单的德国小女孩,如何借阅读的力量,渡过人生最艰困时期的故事娓娓道来。
当时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与弟弟在战乱中被送往寄养家庭,弟弟却不幸死在路途中,在莉赛尔生命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遗憾。在冷清的丧礼上,莉赛尔偷偷藏了一本捡到的《掘墓工人手册》,为的是纪念永远失去的深爱家人。这本书,从此改变了她的生命。
《掘墓工人手册》艰深难懂,不是儿童的理想读物,却成为小女孩的启蒙书。在一个个噩梦侵袭的夜晚,养父汉斯陪着她,为她朗诵手册内容,并教她认字。
电影《偷书贼》剧照
人家说,“打开一本书,犹如打开一个世界。”
文字温暖了小女孩受伤的心灵。学会认字而开始读书的莉赛尔,尽管生活艰辛,吃不饱穿不暖,却发现一项比食物更诱惑她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用偷来的书继续学习认字。从此,莉赛尔进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借此熬过了现实生活的苦难。
阅读,原本只是小女孩享受文字的私人天地。然而,在乱世中,文字开始发挥救赎的力量,改变了周围许多人。
受害的犹太人麦克斯,昏迷之际,文字化身为精神食粮,唤醒他内心的灵魂,而麦克斯也以文字回应鼓励莉赛尔,让她体验到文字的力量。
当空袭警报响起时,莉赛尔借着朗诵,传播她丰富而温柔的感情。很奇妙地,一本谋杀小说在安静共读下,使众人忘却了死亡的恐惧,成功地安抚了防空洞里惶恐不安的人心。
后来,文字更开启一个和好的契机。老死不相往来、每天在门口吐痰的邻居居然主动要求女孩为其朗读,打破了多年来彼此的敌对与仇视。
本书最吸引我的是:文字有救赎、影响人生命的力量。难怪The Washington Post评论:“若没有了文字,我们人类什么也不是!(有了文字,)死亡,不再狂傲!”
而《号角书》(The Horn Book Magazine)更评道:“这个故事乃是对于生命、文字所发出的礼赞,令人不仅想读它,更会永远记得它。”
我第一次从书及文字中感受到力量是为女儿朗读。女儿不满2岁时,我们回台定居一年,当时她霸道、耍赖、不讲理,无法静下来,是众人嫌的年龄。然而就在我们回美的飞机上,同样是在三万英尺的高空上,我为她朗诵一本书,不可思议地,她竟然完全安静下来。
从此,晚上睡前的朗读,成为母女的亲密时光。我们从格林童话、各式各样绘本到圣书故事一路读下去,女儿躺在我怀里,小手一页一页翻着。
我低头望着她翘翘的睫毛,两眼直盯着图画,专注聆听的可爱模样。文字仿佛跳跃的音符,奏出悦耳的乐章。有时我实在太疲惫,想偷懒一次,见她失望的眼神,实在不忍而坚持下去。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公还会跟女儿述说起她生命的这个转折点呢。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凯瑟琳·帕特森 (Katherine Paterson) 曾说:“书让我们练习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挑战。”
在信仰的路上,我也有一本改变生命的书。年轻时为生活忙盲茫。外表光鲜华丽,内心几近干涸,不知自己存在的意义。麦哥登(Gordon MacDonald)的《心意更新》犹如沙漠中的甘泉,喂养我属灵的灵魂,让我重新检视自己的身份与角色,调整内在生活。
过去自己没有界线,不敢说“不”,时间常被支配人者盗用,被紧急事件窃取。现在学会排定生命优先次序,有智慧善用时间;勤于书写灵修日记,与主对话,坦然面对里面的真我,耕耘内在花园。
多产作家也是牧师的毕德生(Eugene Peterson),人称“牧师中的牧师”。当他牧师生涯出现危机时,他极力在人群中寻找合适的辅导者,结果失望而返。
后来他发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于是订下计划,每周花三个下午,每次两小时,在书房与陀氏碰面,这样长达七个月之久。透过《罪与罚》《地下室手记》《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少年》《群魔》等书,两人悠闲对谈,共度了许多美好的午后时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名著成为了毕德生的导师,他自己分享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不断带我回到牧师这一行的立足点。他使我在书房一字一句诚实地写作下去,也使我在探访会友时,立定心意要以祷告的心一步一步往前行。”
文学小说也是我的最爱,打开我的心灵之窗。读书会的“共读”,不仅启动我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同理心,更是透过讨论、分享及交流,磨砺我的思考;进而使我对人性、对罪、对苦难、对世界观等有更深层的对话,拓深我的内在。
故事的结尾,盟军自天空撒下无情的雨滴,镇上居民无一幸免,文字却救了莉赛尔一命,成了空炸肆虐后唯一的幸存者。
收取灵魂的死神在此之前不断偶遇莉赛尔,也是在那次爆炸中捡到她所写的书《偷书贼》,进而阅读到苦难中许多高尚的灵魂。他们都是大时代中平凡的人物,却活出不平凡的自己。死神评道:“那些灵魂总是轻盈,因为他们所付出的已经超过自己的人生,他们的生命已经找到更有意义的所在。”
《偷书贼》的最后一行写着:“我讨厌文字,也喜爱文字。希望我发挥了文字的力量。”
原来当莉赛尔看到文字被狂妄者如阿道夫,拿来钳制百姓的思想、蛊惑人心,产生毁灭的力量,她的心如刀割般淌血。然而,镇长夫人的激励,给她勇气力量,使她坚定相信文字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能量,汇集强大力量,撼动世界万物。
《偷书贼》讲述莉赛尔9岁到14岁的故事,可能只是她人生的一个短暂阶段,然而,我相信这些人与事,会是她一辈子体验最深刻的经历。
其实,人生也是一本书,生活中不同的遭遇、不同的生命季节都可以书写出不同的精彩故事,积累人生这本书的丰富。
生命是短暂的,没人知道何时进入最后一章,然而,我们可以把握活着的每一天,让生命之书中的每一页都有意义,撰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以望
喜爱阅读,热爱排舞,更爱全家一起旅游,放眼天下。2011年加入创文服事团队,负责创文网路事工及读书会。
您的鼓励可以竖起
天地间更多的笔!
#莫非可以如此爱 #公号原创 #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 #文字的力量
#以望 #散文天地 #偷书贼 #文艺欣赏
本文已得到转载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莫非可以如此爱(ID:mofeilove91745)
莫非可以如此爱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