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哪,求你快来,如羚羊或小鹿在香草山上(雅歌8:14)
大约七八年前,我开始接触余杰的作品。他以散文为主,但却因为他的杂文备受关注。在研究生时期,他的处女作《火与冰》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傅国涌教授称赞道:“年轻的余杰突然崛起,也许只有胡适先生在五四时期和台湾的李敖在六十年代能与之相提并论。”然而,他的抒情散文却鲜少受到关注。随着外部环境的恶化,他的散文作品也逐渐减少,而杂文的数量却不断增加。
余杰之文章如烈酒,使人热血沸腾。有人提出“青春写作”的概念,余杰早年写作基本归于此类。“青春”富有激情,充满热血,虽锋利却易偏执。余杰是个聪明的人,也是个真诚的人。他在批判别人的时候,更多的是躬身自省。钱理群老师为《火与冰》作的序中写道:“他关于‘自我’的拷问,更是近于残酷,也是最引起我的共鸣与深思的文字。”
余杰的杂文涉及面非常广,既有像《中国太监》这样由古代太监引申至知识太监痛快淋漓的文章,又有像《钱穆,大师还是奴才?》那样以具体的个人为靶指向中国知识分子病态人格的文章;既有《最是伤心为教育》这样对当下教育的反思,又有类似《北大的“准官僚社群”》几组对北大逐步堕落现象的批判文章。他的杂文虽然杂而广,但却由一条主线穿引起来:张扬知识分子的批判品格。而这品格来至何处?余杰说,他的写作方式由三只鼎立之足来支撑: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立场和边缘的姿态。余杰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力行者。他承接了五四那一代的当担,自觉地在自由、民主的道路上前行。
余杰和郁达夫一样,都是性情中人,这也是我对他作品着迷的重要原因之一。贺雄飞赞赏他:“白天他用左手书写着那些深入灵魂、审视历史的随笔,夜晚则以丰沛的情感描绘着风花雪月和人世沧桑。”
青春既充满朝气又充满多情,热血与忧伤并存。余杰看似锐利的一面,却蕴含着柔情如水。在《沉默的告白》中,他自述:“我一直认为,抒情散文更贴近我的内心世界——其中展现了我的柔弱与腼腆,更为真实。我并非锋芒毕露,在烈酒与奶茶之间,我选择了后者。”他写《我生命中的三位女性》以表达对奶奶、母亲和妻子的感激之情,写《那段岁月,那段爱情》和《俩人行》则是对初恋的回顾,写《毕业生》则是对即将离校的依依惜别之情……他的细腻和柔情在散文中得以展现。
在他的散文中,情感始终占据首要地位。每个字都蕴含情感,每个句子都蕴含深意。他的作品首先打动人的是其深情,其次是其精美的文字。余杰的散文带有明显的个人烙印,不是刻意书写,而是自然流露。它不同于余秋雨散文中探寻古代的“文化之旅”,也不同于简媜在《水问》中展现的个体与自然的交融,而是源自余杰内心孤寂的产物,如同一杯酒,喝得越多越清醒,甚至会引发忘情的痛哭。曾经在某个冬天,他面对茫茫未名湖,抱着湖上的石鱼,或许幻想着尼采拥抱老马,对石鱼说:“我这位受折磨的兄弟啊……”
《香草山》是余杰作品中唯一一本爱情自传体小说, 这本书不仅是一段美妙的爱情故事,更是一次纯粹的精神之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北大中文系,学生廷生通过文字发表找到了遥远的知音宁萱,两人通过书信往来,像丝线牵动着彼此炽热的心,从而坠入爱河。廷生是一个“横眉冷对市侩,俯首甘为情痴”的作家,而宁萱则是在璀璨的现代都市中穿梭的丽人,两个命运迥异的灵魂,因为优美的文字、高尚的理想和对自由的热爱,迸发出绚丽夺目的精神力量,给我这个俗世凡人讲述了一场如同星空与幻想般浪漫的故事。据说这里面有大量余杰和他妻子刘敏的真实恋爱写实。
2002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香草山》,一版四印,上海一时纸贵。书柜中那个版本令人留恋,可惜绝版后价格飙升,售后空空如也。曾经热闹的寻书声渐消,留下的是寂静与荒凉。仿佛《香草山》已沉入深渊,难觅光明。然实则非然,它依旧矗立,水草葱茏,森林蓊郁,天空淡云轻。在《香草山》中,高纯度的理想主义,临界饱和度的自我思索和纠结,结结实实存在的自负情绪,从头至尾亢奋如一的愤世嫉俗的高烧,这些元素构成了一部文学作品,对读者的意义不言而喻。
2023年,在离家不远的一个路口,有个小书店,没有门面,专卖各种绝版的二手书,卷闸门往上一拉,书店就开张。一来二去,与老板熟悉了,谈的话离不开书。读书人有癖好,极愿推荐自个喜欢的作者的作品。绝版的《香草山》就这么来了,我翻开微微泛黄的封面,是2002年的初版,我不禁心中一阵惊喜。夜,好静,灯亮了,是柔和的黄,拥被而坐,读书了。读书,和呼吸一样,是活下去的一个保障。我是一名文科生,对于这一类精神读物向来是敏感的,所以在读到这样纯粹,直击人心灵的文字后,很是忧伤,我以为,我再也不能看这样的书了。但事实上是,我几乎是一气看完了这三十万的文字。”……数千条评论,有褒有贬。有谁在乎?有谁关注?其实没有。没有禁忌,谁都可以上山,谁都可以牧羊,谁都可以发声,谁都可以被抚慰,而这,就是香草山与读者的意义。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在相遇的瞬间,廷生以“一站便是一朵出尘的莲花”来形容宁萱,她的形象在他心中如同莲花般纯洁而超然。他们共同探讨了毛姆的深刻、萧红的悲怆、艾略特的哲思;也共同关注着那些在贫瘠土地上默默耕耘的人民,以及在青天白云下自由高歌的藏族姑娘。
宁萱为了廷生,毅然放弃了繁华生活和高级外企白领的工作,她在信中深情地表白“一颗赤子之心,两只少年之手,面对未知的未来和深不可测的社会,我不再感到孤苦无依。自从遇见了你,我的内心充满了柔情,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和平安宁,以及包容一切的爱意。”
廷生的回应同样充满了诗意和深情:“诚然,我们终将老去,但那一天,我们不会感到无所事事。我们将打开那些年里积攒下来的情书,一封封地重新翻阅。每一封书信都是我们青春岁月的见证,每一段文字都承载着我们青涩年华的深情与期待。”
这本书之所以让我钟情,是因为它以汉语的地道表达和词汇的巧妙运用,赞颂了爱情与理想。书中的文字,既有政治权谋斗争和历史的厚重,又有道德忠勇仁义礼智信的崇高,它们以一种真诚而炽热的风格,完美地融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在这里,我无需借助“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去揣摩帝王的隐喻,而是可以毫无保留地在爱与希望面前敞开心扉,如同一个谦卑而热情的孩子,渴望着心中的愿景。
我被书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描写所吸引,同样也欣赏作者将圣经的经文作为每一章节的序言,如“我以我的良人为一棵凤仙花,在隐基底葡萄园中”,尽管我当时不甚了解其深意,却能感受到它的宁静与美丽。
这本书通过廷生和宁萱之间的书信往来展开,采用了类似《穆斯林的葬礼》中冰玉与新月的交叉叙述手法,每一封书信都以第一人称呈现,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愉悦,精准地捕捉到了两个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书中没有无端的自怨自艾,也没有对他人行为的过度揣测。特别触动我的一个细节是,尽管两人彼此视为知己,但仍不免有着曲折微妙的心思。当廷生送宁萱回宾馆,宁萱虽然表面上匆匆告别,内心却期盼着廷生能追上来;而廷生在宁萱匆忙离去后,也一时不敢轻举妄动。直到我读完他们之间的回信,真正理解了他们的情感,心中的那一丝遗憾才得以弥补。
这些年,我经历了风风雨雨,是是非非,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重读了《香草山》,仿佛吸了一大口纯度极高的纯氧,或是吃了口甜到心扉的蜜糖,我久久回味,不禁感叹道: 世上有好多人,有几人能经过你的身畔;经过你身畔的人中,有几人会停下脚步呢?停下脚步的人中,有几人会与你交谈?交谈的人中,有几人的话是和你心心相印的呢?廷生和宁萱的前生一定积了无数德,才使得他们能在这茫茫人海相遇并相知。不是只有爱情可以抚慰忧伤。相爱之前,他们已熟悉了彼此,抚慰了彼此。放下书的那一刻,心头一片清凉,如初雪后的大地。慢点,是可以走到香草山的,所有的人,包括我。“爱,自由,美”——信这个就可以了。与理想主义无关,与浪漫主义无关,与所有的主义都无关。和空气一样,这些是好好活下去的又一个保障。
我读这本书中,时常将自己带入书中的主人公的心境中去。因为廷生和宁萱跟我着实太像了,我们同样的孤独,同样的厌恶世俗,同样的每天被身边的丑恶深深折磨着,虽然这话显得我很自大,伪高尚,但是这就是事实,站在一个思想者角度来看,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感悟和精神状态,我相信世间还有千千万万个宁萱,因为在这物欲纵横的时代,对于一些崇尚心灵干净,有着精神洁癖的人来说,和这样的时代碰撞在一起,就必然遭受痛苦。“我们对罪恶无比痛恨,正是因为自己也沾染了罪恶;我们对光明无比向往,正是因为自己曾经在黑暗中摸索。“在信中,廷生这样告诉宁萱。
余杰现在已经定居美国,这件事此事引起国内部分人义愤,笔诛口伐,哄闹了好一阵。面对全新的环境,余杰有慌乱吗,有惧怕吗,有退缩吗?“如果我们用爱自由美来抗拒暴雨狂风霜刀雪剑,我们就有了必胜的信心。”1999年,余杰这样告诉宁萱。不是惧怕,不是退缩,只是,与身边的江湖周旋,太久了,厌倦了。“良人属于我,我也属于他。他在百合花中牧群羊。”他们,一直生活在香草山上。祝福他们!
在写这篇文章的当天,我刚被实习面试打击过,回来的路途中不由得升起一种爱无力的感觉。因为学业、因为事业、因为每个人形影不离的手机,我逐渐消磨了哪怕是给予一句夸赞的勇气和坦然面对一个人并承认爱意的能力。更何况这个如狼似虎的社会氛围,我们的行为在准则之下,我们的意念在规训之中。回看书中坦坦荡荡的宣言:“我要勇敢地去爱,勇敢地去受伤”不觉心神大动,仿佛置身宁静柔和,满溢芬芳的香草山。正如作者所言,这片神奇的土地将会给予我一次又一次奋起与追求爱情、自由灵魂以及幸福生活的力量。“相信爱情吗?”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一直相信!
只要生活中还有一双眼睛与你共同哭泣,生活便值得你为之受苦难。宁萱这样告诉失意的余杰。爱就是神,神就是爱。我想, 爱是我们唯一的命运,也是我们接近上帝的最好方式。我不愿意做岩石,不愿意做孤岛。因为岩石与岩石之间、孤岛与孤岛之间,虽然“同晒着太阳,同激起白沫,同守着海上的寂静”,在如此亲密的关系下,却是彼此陌生的灵魂。它们从来没有倾听过对方脉搏的律动声,也从未认识生命显予对方的容颜。我要勇敢地去爱,勇敢地去受伤。我和廷生宁萱一样,也会找到属于我自己的香草山,香草山上,蓝天白云,水草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