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耶稣的宝训(上)
——天国的檄文
所有人类文化的基点就是人,由人而推及人与自己、人与人(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与自己的和解就是灵性的苏醒,人与人的和解就是爱的坚固,人与自然的和解道的自律,前面三个和解都做到了,也就做到了人与上帝的和解,也就进入到完全自由的境界。
人生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自我”这个根本问题。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是指“自我”的成长和成熟;又说: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又是指要抑制“自我”的膨胀。这也就是说,人的“自我”既要成长和成熟,又不能过度膨胀。“知天命”即在认知上认同了“自我”的上线和天花板,但还要过一道大难关,即“耳顺”。“耳顺”就是彻底消灭“自我”过度的认同和肯定,把那些支撑“自我”膨胀或难以融入大众的东西全部倒空,以谦卑柔和的姿态重新审视自己。“自我”的最高境界就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做到“随心所欲”即是“自我”的健康和成熟,即“心”和“欲”都是自己的自由意志的真实表达,既能达成所愿又不受逼迫和控制。然而,这个“心和欲”又完全自觉地处在“矩”的边界之内,自发做到随心所愿,守矩为乐。
但现实生活中,一是逾越天道之“矩”的随心所欲,没有“矩”的束缚,心和欲就变成了为所欲为的魔鬼;另一种“矩”变成了人道之“矩”,各种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私欲的律法、制度、规则、命令、习俗、条例等纷纷登场,大多数人就被锁进牢笼里了。所以,人类文化也就形成了两个极端:一边是无法无天的放纵情欲、骄奢淫逸、飞扬跋扈、草菅人命,另一边自然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无心无欲无自我了。
我们也不知道孔老先生的这个“矩”能达到哪一个境界。如果是来之于至高者的天道法则,那就是真正的“随心所欲”了。孔老先生还感叹道:“朝闻道夕死足也!”所以,也不能排除他心目中的“矩”就是来自于至高者的道路、真理和生命。如果是人道之“矩”,那恐怕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随心所欲”之极乐矣。
比孔子稍早一点的老子攀登上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的高峰,他几乎可以触摸到至高者的天道法则了。他的《道德经》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人类创造的一切都是无中生有的虚妄。他把人类文化中的各种价值追求和体制制度统统都踩在了脚下。然而,精神上的高贵和追求,却不得不屈从于现实利益的规则,那就是目标还地指向得和有。所以,我们会发现《道德经》里面有很多相互冲突的地方,一方面不屑于那个结果,一方面又指导着取向那个结果。于是老子就居高临下发现了一条辩证思维法则,即以舍求得,以退求进,以小搏大,以弱胜强,以无得有,以曲得直。这已经非常接近天国真理了,如主耶稣所讲的: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义,其他的统统都会给你,主耶稣的“八福”也全都符合这一规则。
我们读主耶稣的“登山宝训”,不得不惊叹于神的超然智慧:这是天国的审判书,是颠覆人类文化的战斗檄文,是人类“三观”的掘墓者,又是重建天国秩序的宣言书。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先哲圣贤能够讲出这样的话,能够揭露和批判得如此深刻,同时又对重新建构讲得如此清晰明白。
主耶稣对人类文化看似全面轰炸不留死角,但实际上火力非常集中,那就是紧紧地聚焦在那个原罪老我之上,也就是那个处处受制于撒旦而引导人们犯罪的“自我”。这个“自我”起源于伊甸园中的那颗果子,然后就自以为是地标榜自己“心明眼亮”离弃神而为自己活了。这一离弃就是离弃了造物主为人类预设人生轨道,也就是僭越了至高者为人类定下的“矩”之边界,从而也就失去了神的祝福而陷入到无边无际绝望苦难的人生之中。
一,论八福——天国的幸福观
【太5:3】“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太5: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太5:5】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太5:6】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太5:7】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太5: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 神。
【太5: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
【太5:10】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太5:11】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太5:12】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登山宝训”中的“八福”可以理解为天国文明的立国根基和宪法总纲。天国绝不会按照社会财富的占有来划分阶级标准,也不会按照出身、学历、才华、能力、贡献等来区别对待,更没有血统、民族、种族、肤色、地域等其他标准。天国里的福祸奖罚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遵行神的旨意并活出荣神益人的人生。而这一标准也都全部指向了每一个人里面的那个“自我”的生命质量。
第一,虚心的人有福了,骄傲的人有祸了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就是倒空自己,把“自我”里面的那些自以为是、高人一等、成功辉煌、论断评价等等全部倒空,以一个虚空的状态去看待世界和人生。知识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无论多么成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面前永远都是小学生。所以,越有知识越谦卑,越是无知越狂妄。虚心会结出谦卑、仁爱、舍己、顺服、忍耐等许多圣灵的果子。
虚心的反面就是骄傲,骄傲是人性的原罪之一。汉字的“骄”是指马把脊背高高地拱起来,为的就是不让人骑;“傲”就是“倨”的意思,即高大、傲慢、藐视,也就是自高自大轻慢他人之意。骄傲就是标准的自我膨胀,是魔鬼引诱人们犯罪最具威力的杀手锏。人都希望别人来服侍和崇拜自己,而不愿意屈从和服侍别人,直至占到了至高者的对立面抵挡上帝。《创世纪》里面的“知善恶树”就是人类骄傲的开端,直到后来的“巴别塔”就是人类试图与神一绝高下的象征。骄傲衍生出愚妄、顽梗、自负、傲慢、冷酷等诸多罪恶。
第二,哀恸的人有福了,狂欢的人有祸了
哀恸就是悲伤到了极点的哀伤。哀恸是人的极大痛苦,何来有福呢?哀恸的原因千千万万,比如失业、离婚、亲人离去、突发恶疾、生意失败、感情出轨、朋友背叛、子女犯罪、信仰破灭等等,如果从社会学角度去寻找解决办法,那就千姿百态没完没了了,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出“有福”这个结论。但主耶稣这里却明明白白地说,这是有福了。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主耶稣这里指向非常清楚,那还是聚焦在“自我”这个焦点上。无论哪一种原因造成的哀恸,归根到底都是“自我”的失败。而这个“自我”失败的结果就必然要促使人谦卑起来,去寻找新的依靠,这就是信靠的起点。所以,常常有人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道门,又给你开了一扇窗。人一旦发现自己的有限,然后以敬畏虔诚的心去寻找上帝,这个人就有福了。教会里面大量信主的弟兄姊妹大都经历过从特别的骄傲到惨痛的失败然后再到寻找到神的恩典这么一个过程。
哀恸的反面则是狂欢。基督里面的祝福是“平安喜乐”,这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平静安祥和喜悦;世人常常以“快乐”来祝福,“快乐”犹如狂欢一样,真的是来的快也去得快。狂欢是肉体情欲的低层次喜乐,这会使人麻醉中毒并丧失灵性追求。现在这个高科技大数据时代,大资本贪婪地制造出无数的“信息茧房”,牢牢地锁死了大批大批娱乐至死的肉体。这些人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样,把祸当成了福,直至快乐地死去。
第三,温柔的人有福了,刚硬的人有祸了
水滴石穿常常被用来形容柔能胜刚。钢本来是坚硬的,但尚能千锤百炼化为绕指柔。自然界中最坚强的东西不是刚硬的而是温柔的。刚则脆,脆易折;柔则韧,韧则强。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是无色无味则滋养万物,无骨无筋则无所不能;遇极寒则为冰,敛而收藏;遇极热则为气,泄而升发;遇洼谷则平之,不显其恩;遇高山则绕之,不卑其谦;遇污秽则涤之,不避其浊;遇花草则润之,不夺其美……
温柔是人性中最美又最强大的力量。上帝赐给女性以温柔的天性,所以也就有了“上帝创造男人是为了征服世界,创造女人是了征服男人”这句话。可是,在罪性文化长期熏陶下,现在是男人不刚强了,女人不温柔了。男人女性化,女人男性化。男人把刚强变成了刚硬,女人也丢掉了温柔拾起了刚硬。刚硬与刚硬碰撞,家庭便成为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圣经里常常说那些不肯悔改之人为刚硬。刚硬与刚强不同,刚强是一种正能量的东西,即不怕困难,勇于斗争,愈挫愈勇,百折不挠。上帝要求我们在面对属灵的征战中要刚强壮胆,这是信心的标志。旧约圣经中以色列人进迦南时的“十个探子”事件,因为他们的软弱和怯懦,致使以色列人在旷野徘徊了四十年,这是多么可悲的惨痛教训。使徒保罗在伟大宣教事业中始终保持伟大战士形象,他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刚强。
刚硬其实是骄傲的衍生品,这是基于错误认知基础之上的一种玩梗和愚蠢,即忘记恩典,屡教不改,坚持犯罪,顽梗败坏,圣经中的犹太人就是世人刚硬的典型代表。
第四,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蝇营狗苟的人有祸了
这里我们必须首先要明确“义”这个概念的内涵。
中国人对“义”的解读有很多含义:最早就是孔子“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规范中的“义”。这个“义”乃“宜”也,其核心就是“遵贤”,即敬贤之礼,持贤之道,遵贤之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忠诚、忠心、义气等含义。关羽被推上神坛封帝封神越封越多,就是他身上这种忠肝义胆的品格能够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江湖门派乃至任何一个抱团取暖的团体,都能催生出歃血为盟的精神动力。“义”还可以被广泛解释为各种政策、法规、命令、遗训、守则、教导、指示等等等等,成为一种行为合理或合法的依据标准,但这些统统都不是圣经中的“义”。
圣经中的“义”就是上帝的属性,可以理解为公义、良善、慈爱、圣洁等,也可以理解为神的旨意,包括旧约中的律法、诫命、典章和条例,也包括新约中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所传的道和救赎的福音。“义”的对立面就是“罪”,得救就是离罪称义,信耶稣就是“因信称义”,按照保罗的解释就是:因着人的信,籍着基督的血,成就了神的义。所以,主耶稣所讲的“饥渴慕义”必须是圣经里面神的义。有了这个定义,饥渴慕义就容易理解的。
“饥渴”和“慕”就容易理解了,就是如饥似渴的状态去渴慕和追求上帝的义。世人都在如饥似渴地去追求世俗的财富、权势、荣耀和享受,能够达到饥渴慕义的状态就必须要圣灵充满,这就是在认信耶稣基督为自己生命的救主之后,由圣灵内住并带领你去探求神的旨意,才能去进入到这么一种美好的状态。
其次,我们还要对“饥渴慕义”的外延做一些思考的和探讨。
其一,饥渴慕义首先就是要明白神的旨意,这就需要认真阅读圣经、参加教会敬拜、参加成长班聚会。在敬拜、赞美、查经、祷告、侍奉、交通、奉献等等中认识神并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
其二,饥渴慕义必须要直面罪过,省察自己,真心悔改,坚固信心,顺服交托,靠神得胜。也就是要背起十字架,在十字架上钉死自己的罪恶,让自己的原罪老我彻彻底底的死去,才能换来一个彻彻底底的重生。
其三,饥渴慕义绝对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而必须要落实在行动之中。必须要立足于以更新生命和提升生命质量为根本目标。绝不能做口头上的基督徒。
饥渴慕义的对立面就是蝇营狗苟的罪恶人生。他们只满足于肉体血气的需要,眼睛只盯在世俗的一切享乐和虚荣,他们的灵性已经丧失殆尽,全部的价值取向就像罗得一样一步一步地朝着所多玛挪移帐篷,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所多玛一样的毁灭。
第五,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冷酷的人有祸了
怜恤就是哀怜体恤:哀即哀伤,即同理心和同情;怜即怜悯,即生出爱怜之情;体即体悟,即感同身受;恤即扶助,即付诸帮扶行动。这是一个由认知到同情再到行动的爱心的行为。怜恤是温柔的心所生出的爱,也是饥渴慕义的一种行为。主耶稣曾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人遭遇强盗大劫被打得半死扔在路边,过来了一个祭司长冷漠地走来了,又过来一个利未人仍然走来了,后来来了一个撒马利亚人向他伸出了援手,帮他治病安排住宿并留下银子费用。(《路加福音》第十章)
主耶稣这个故事是回答一个律法师关于如何才能进入永生的提问而回答的。意思就是爱神必须从爱人做起,爱人必须从爱邻舍做起,这个邻舍就是自己所遇到的一切需要帮助的人。这个撒马利亚人就是一个怜恤人的人,他可以进入天国享有永生。而那两个满腹经纶把圣经读得很熟并常常教导别人的祭司长和利未人则不能进入天国。
主耶稣在预言未来末日大审判的时候也举过类似的例子。
《马太福音》第25章讲了一个绵羊和山羊的对比:在未来的大审判中,凡是“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太25:35-36)“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能做到这些即是义人进入永生,做不到这些即是罪人进入永刑。
第六,清心的人有福了,贪婪的人有祸了
虚心是倒空自己防止骄傲,清心是节制自己防止贪婪。清心寡欲就是要降低欲望寻求平静和安宁。清心就是做减法,减少世俗的欲望;做减法的同时也是在做加法,即增加灵性的滋养。人们常说知足常乐就是这一减一加的功效。
辛福感有一个公式,即幸福感=成功*欲望。即成功越大欲望越低幸福感越强,成功越小欲望越大幸福感越低。所以,幸福的获取就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扩大分子,而是缩减分母。所以,清心是获取幸福感的必要手段。
另外,关于“成功”也需要探讨一下。世俗世界的“成功”是一个无止境的陷阱,它会拉扯着欲望越来越膨胀从而使人越来越辛苦、焦虑、挣扎和绝望。比如你有了十万就想着一百万,有了一百万就想着一千万,有了一千万就想一个亿、十个亿、百个亿、千个亿,永无止境,因为你的前面总会有人踩着你,你就想着必须要超越他,等到超越了所有人登顶了,你会发现你变成了所有人的敌人,所有人都在虎视眈眈的要吞掉你。这就是尘世间缺乏与空虚的不断循环永无止境的死结。所罗门王占有了世界上能够占有的全部,权势、财富、美女、荣耀等等,世人能想到的他都得到了,但他还是虚空的虚空,捕风的捕风,他依然不幸福,于是他写了一本《传道书》,教育子孙和后人,世俗的一切都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因为幸福不是从世界来的,真正的幸福是从上帝那里来的,是人的灵与上帝连接从而得到灵魂的安宁,从而得了赦罪的安慰,从而有了永生的盼望,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第七,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制造分裂有祸了
天国是一个和睦友爱的大家庭,人们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只有友爱没有仇恨,眼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只有义没有罪,因为每个人最终都要向神交账,而这个账本上的一笔笔记录都是爱的奉献。
人世间是一个充满大大小小纷争的战场,从国家民族到区域族群,从行业集团到企事业单位,从社区村组到一家一户,从同事同学到亲朋好友,从父母子女到夫妻兄弟姐妹等等等等,但凡有人的地方都是纷争的战场。究其根源,还是伊甸园里那棵知善恶树的果子惹的祸,人都在为自己活,“自我”就成了罪的奴隶。
主耶稣复活升天之前特别向门徒们颁发了一道“大命令”,这道大命令就是“爱人如己,使人和睦”。这道命令直接瞄准了那个私心的老我,正是这个私心老我才是一切纷争的根源,而把这个私心老我制服了,一切纷争也就消弭不见了。所以,使人和睦是蒙福的一个重要条件。使徒中的巴拿巴原名约瑟,但因为善于使人和睦,于是就被信徒们亲切地称为巴拿巴,这个“巴拿巴”翻译过来就是“劝慰之子”,于是这个名字就成了他终身的名号了。
与此相反,那些制造分裂的人则是招祸的前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严厉斥责那些结党营私,破坏和谐的信徒说:
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林前1:12-13)
第八,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为罪逼迫义人的人有祸了
既然前面把这个“义”定位在神的义这个层面上,那为义受逼迫的人只能是基督徒为信靠耶稣基督而遭受的逼迫了。主耶稣只怕这个概念不清楚,进而更加详细地阐明:“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太5:11)
全世界五花八门的宗教多多少少都遭遇过抵挡和逼迫,因为任何一个宗教的兴起都会对当时已有的社会秩序产生一些实际的或潜在的威胁。但任何一种宗教都不会像基督教一样从一开始就遭受逼迫,然后逼迫越来越严重并持续了三百多年。主耶稣就是因逼迫而被钉十字架的,接下来约翰的哥哥雅各成为第一个殉道者,紧接着是司提反,然后就是使徒们一个个都走上了为主殉道之路。罗马皇帝尼禄在位时大逼迫达到了高峰,大批基督徒被集中到角斗场被猛兽撕咬而死。此后两百多年,逼迫几乎没有停止过,直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时期才完全停止。然而,逼迫并没有阻止基督信仰的传播,反而是越是逼迫越是兴旺。在大逼迫时代,很多基督徒都是把为主殉道看作是一件十分崇高和荣耀的事情,从而主动寻求为主殉道。
有一本书叫《圣佩尔培图阿与圣菲里西塔斯殉道记》中,记载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一个女基督徒菲里西塔斯被捕时已经怀有身孕,她担心会因怀孕而保住性命或拖延殉道,她就向上帝祷告要求跟同伴一起殉道。后来怀孕八个月时在监狱中生下了一个女孩。看着她分娩时痛苦呻吟的狱友就问她,生孩子这种痛苦你都受不了,如何才能面对竞技场中的野兽。菲里西亚斯坚定地回答:我现在的痛苦只是我的痛苦,但是,当我面对野兽时,会有另一个人活在我的里面,为我担当痛苦,因为我将为他受苦。
后来,三个男殉道士先被送进竞技场,其中两个很快就被野兽撕咬而壮烈殉道。此刻的野兽也不愿意扑向第三个,而这位英雄救大喊大叫朝着豹子挑衅,逼着豹子过来杀死了他。接下来就是佩尔培图阿和菲里西塔斯被送进了竞技场,她们要受到一头发狂母牛的攻击。两位柔弱的女子在第一轮攻击跌倒后爬了起来,重新整理自己的头发和衣服,她们认为这是她们喜乐的一天,要干干净净保持尊严。两位女英雄被多轮攻击后满身鲜血还是顽强地站立起来,微笑着相互拥抱和亲吻,最后壮烈殉道。这个故事摘自冈萨雷斯的《基督教史》上卷第99页。
公元二世纪初的神学家查士丁说过一段话,最能概括基督徒的状况:
“基督徒根本就不是异类,他们的国籍、语言或习俗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祖国,但却像寄居者。他们履行了自己作为公民的所有义务,但却像外国人那样遭受苦难。无论在哪里,他们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家园,但他们的家园却不在任何一个地方……他们是血肉之躯,但并不按着情欲生活。他们生活在地上,却是天国的子民。他们遵守了所有的法律,但却按着比法律更高的标准在生活。他们爱所有的人,但所有的人都在逼迫他们。”
二,论光和盐——天国的价值观
【太5:13】“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太5:14】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太5:15】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太5:16】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如果说“八福”是天国的幸福观,那么“光和盐”就是天国的价值观。人类社会的价值观是占有、享受、索取,即得到了越多就越有价值。而天国的价值观则是舍己、爱人、奉献,即付出的越多则越有价值。主耶稣通过盐和光来阐述天国的价值观。
第一,盐——融化自己,美味生活
其一,盐是隐藏自己辅助他人的第一调味品
常言道好厨子一把盐。无论任何一道美食如果缺少了盐,其他香味也都无法显露出来。但盐却又只是辅助其他味道的,人们享受美味的时候只能记住各种特色美味却唯独忘记了盐的咸味,反而是如果咸味遮住其他味道,那么这道菜就算是失败了。能辅助别人而不荣耀自己,这正是天国子民的基本要求。
其二,盐具有洁净自己杀菌消毒的重要作用
现在的蔬菜水果基本都有残留农药,用盐水清洗消毒是人们最常做的。能保持自我洁净又能洁净他人,这正是神所喜悦的人的美好品格。
其三,盐具有拒绝腐蚀永不变质的美好品质
氧化变质是绝大部分食材无法改变的命运。而盐则具有拒腐蚀不变质的宝贵特征。很多食才经过盐的腌制加工就可以长期保存。能够不被污染和腐蚀,一直保持圣洁的本色,那正是上帝救赎人类要实现的目标。
其四,盐是最普通最廉价又是最需要的。
上帝赐给人类最需要最宝贵的东西有都是最普通最廉价甚至是不需要花钱买的,比如阳光、空气、水、土壤、植被等。盐也同样具备这一特征:人们生活中天天离不开盐,但无论是海盐还是矿盐,因为产量巨大而非常便宜,花很少的钱买一包盐就可以用几个月。这好比基督徒一样:他们很普通,普通到常常被人们轻视甚至嘲讽;他们很常见,常见到随处可见;他们很善良,善良到凡喜欢做好事的人就会被人们下意识认为是基督徒;他们很喜乐,喜乐到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困苦都能平静安详的微笑着应对。
第二,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光的第一品质就是燃烧自己。这种燃烧必须基于火热的本性才可以,如果是一颗冰冷的心则无论如何也无法燃烧起来。所以,要想燃烧的先觉条件就是增加自己的温度。这温度来自于天上的光,来自于真理,来自于上帝的大爱,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生命发光并燃烧起来。
光的第二品质就是驱散黑暗。凡光不到之处皆是黑暗,黑暗中皆是阴冷潮湿、发霉腐烂、污秽败坏、病毒泛滥,唯有强光射来才能把这一切驱散。上帝在锡安建造的山上之城,就是驱散人间黑暗的亮光;主耶稣就是光,光来到世间,世人却不认识光;主耶稣的十字架道路就是一条天上的耶路撒冷降临人间是光明大道。
光的第三个品质就是照亮别人。黑暗中绝望迷茫人们需要光,寒冷中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光,枷锁中痛苦呻吟的奴仆需要光,红尘中横尸浮沉的罪人需要光。特别在如今这个末世时代,人本主义,金钱崇拜,娱乐至死,麻木不仁,群体性普遍性的灵魂失丧,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色。救赎的福音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
基督徒是天国的子民,是这个时代全人类的祝福。我们要做光做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融化自己美味生活,把自己献为活祭,为主做美好的见证。
三,论律法——天国律法的最新诠释
【太5:17】“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太5:18】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太5:19】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太5:20】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主耶稣论律法这段经文告诉了我们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天国的律法没有改变,耶和华吩咐摩西的诫命就是天国律法在人间的实践,这个律法永远有效,“大诫命”中任何一条都不能废掉。
第二,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人间,不是来去否定律法而是来成就律法的。犹太人表面上遵行律法,而实际上却是说一套做一套,造成有法不依,司法不公。
第三,认信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救恩就是成就律法。因为法利赛人表面敬虔,常常把律法条文写在纸上挂在额头,但却是说一套做一套。而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本就是律法,基督徒凭着基督的宝血把律法融进了自己的生命之中,基督是他们生命的灵粮和活水的灵泉。如此,基督徒所成就的义自然就胜过了把律法当作外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所成就的义。
主耶稣在这里不是讲律法内容,而是作为终审大法官来重新解释司法程序,把成就律法程序由犹太人假冒伪善的律法主义改变为认信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救恩。
四,论财宝——天国的财富观
【太6:19】“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
【太6:20】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
【太6:21】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太6:22】“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
【太6:23】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太6:24】“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 神,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主耶稣的这段经文可以作为天国的财富观来理解。追求财富是世人的基本特性,但对财富如何理解,天国与世人却是截然不同。
第一,地上的财富是物质,天国的财富是精神
人类生存需要物质财富,而一切物质需求本来都是神供应的,但人类由于犯罪从而失去了神的祝福导致了物质的缺乏,于是人类就把解决物质缺乏问题当成了生存的首要问题。过度地追求物质财富又反噬了精神的富有,为富不仁大概就是这样的结果。
地上的财富是容易朽坏和丢失的:我们见惯了多少叱咤风云的高官和富商,前一天还是无限风光,转瞬间就跳楼自杀或者身陷囹圄。我们也见惯了多少明星富少官二代,因为金钱太多而放纵情欲,致使骄纵、跋扈、吸毒、淫乱、进而变成了黑社会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天上的财富是丰盛而且永恒的:当人们活出了圣洁、良善、仁爱、饶恕、忍耐、舍己、顺服、谦卑等等神所喜悦宝贵品质之后,这就拥有了天国永恒的财富。
人们追求物质财富而放弃精神财富,这实在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愚蠢。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其他的一切都会加给你们。
第二,眼睛盯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改变财富观就要从改变认知开始,因为“财宝”在哪里心也就在哪里;而改变认知又要从“眼睛”开始,因为眼睛看到了什么,心就得到了什么。眼睛看到了亮光,心就明亮;眼睛看到了灰暗,心就灰暗。所以,要想获得天上的财富,就必须从睁大眼睛认识主耶稣基督开始,从认真聆听和领悟祂所传的道开始,从认祂信祂吃祂喝祂靠祂行祂开始,从离弃世界认罪悔改开始,从背起十字架攀登天梯开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摆脱世俗红尘的缠绕,脱去旧衣换上新衣成为新人得救重生。
第三,人生而为仆,要么做金钱的奴仆,要么做神的奴仆
作为被造的人类本就生而为仆,做神的仆人就是完全的自由人,可以无罪一身轻从而成为神的后嗣得享祂为我们预备的一切丰盛和永恒;做罪的奴仆则永远都被捆锁在罪的牢笼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恐惧焦虑、度日如年。我们必须要在两条道上作出选择,而且是只能二选一,不能同时兼顾。很多基督徒被称为礼拜天基督徒,在教会里是一个样,出去后立马又完全融入社会,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这在主耶稣面前是不能进入天国的。
五,论忧虑——天国的义利观
【太6:25】“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
【太6:26】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太6:27】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太6:28】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
【太6:29】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太6:30】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 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太6:31】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
【太6:32】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
【太6:33】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太6:34】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忧虑、恐惧、烦躁等都是一种不平安的状态,是一种丧失信心状态,也就是一种灵魂失去依靠后人生常态。世人只知道盯着物质需求而忘记了灵魂的需求,而这种焦虑的状态恰恰是灵魂饥渴的表现。这本质上还是人们把义和利的关系本末倒置了。
主耶稣用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百合花来做比喻:飞鸟不种不收亦能快乐自由飞翔;百合花不纺不织却是最美的。自然界的一切如此美妙绝伦,似乎都比人类活的幸福快乐,其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依着本能和天性,也就是按着上帝的旨意而生存。而唯独人类,因着上帝赐予发达的大脑和自由意志,反而偏离了上帝的义而死死盯在眼前的利益之上。恰恰是这种义利观的本末倒置,才造成了人生的痛苦。
解决的办法当然就是改变这种本末倒置义利观,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其他所需的一切也都自然有了。
六,不要论断人——天国的人际关系论
【太7:1】“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太7:2】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太7:3】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太7: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太7:5】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太7:6】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论断就是按照自己的判断对别人做出结论,这是人们最容易最喜欢做的事。特别是在群体中有一定地位、学识、权威和威望的人,他们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对别人的论断和指示。论断的背后就是抬高自己降低他人的骄傲,论断的目的就是肯定自己荣耀自己的傲慢。
当你轻易对别人做出论断的时候,别人心目中对你也有了论断:当你夸奖自己财富的时候,人们会认为你浅薄;当你夸奖自己能力的时候,人们会认为你自负;当你炫耀自己幸福的时候,人们会认为你虚荣;当你卖弄自己的知识的时候,人们会认为你愚拙和无知;当你指责别人缺点的时候,别人就在寻找你的缺点;当你批评别人做得不好的时候,别人就会对你做得如何进行评价……
当然,不要论断人的前提是自己一定要做好,诚心诚意劝慰别人改正错误应该不在“论断”范围之内。论断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盖棺论定的结论,这里面是审判有余而扶助不足,正如约伯的三个朋友一样。基督徒里这种人的确很多。
解决的办法就是省察自我,主耶稣说:你要多省察一下自己的眼中的“梁木”,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再去去掉弟兄眼中的“刺”。
接下来,主耶稣的话题突然来了一个大反转:“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本来是正在讨论“论断”的话题的,怎么突然又转到了“给”和“不给”的话题上了呢?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来理解:论断人的人分为主内弟兄和不信耶稣的人。信主的人的论断叫软弱,可以通过醒察自身、祈求祷告、认罪悔改得以解决。不信主的人的论断叫犯罪,这首先要先解决认信耶稣基督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先解决,其他问题都是无解。而对于顽固不化坚持抵挡福音的人,这类人就像狗和猪一样,我们就不要把圣物给他们,免得被他们践踏又反过来咬我们一口。基督徒在传福音过程中的确遇到过太多这样的情况,好心好意把最宝贵的“大喜的消息”传给他们,得到的却是冷嘲热讽和攻击谩骂。当然,“他们做的事情他们不知道”,求主饶恕他们,但我们就没必要再讲下去。圣经中多次提到,对于不接受福音的人,出门的时候躲一躲脚或抖一抖衣服,他们自己的罪恶由他们自己担当好了。
七,论祈求——天国的主仆观
【太7:7】“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太7:8】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太7:9】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
【太7:10】求鱼,反给他蛇呢?
【太7:11】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太7:12】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这段经文对基督徒来说实在是一个美好的安慰。当我们把自己全然交托给神的时候,我们也就变成了神的儿女,成为了神大家庭人里面的一份子。这个身份的改变意味着所有都得到了改变。
当我们成为神的儿女之后,我们就有了祷告的权柄,祈求就能得着,寻找就能寻见,叩门就能开门,而且所得着的都是最好最美的,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
然而,成为神的儿女必须要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按照神的旨意而活并活出神的形象,即“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仍然还是天国律法的基本要求,即爱神要通过爱人来实现,没有爱人也就不是爱神。这就是天国的主仆观。
八,进窄门——天国的永生之道
【太7:13】“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太7:14】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当始祖亚当把人类带入到罪恶世界以后,真理之门就向人们关闭了。人们的眼睛只盯着自己而忘记了神,人们只知道荣耀自己而不愿意把荣耀归给神,人们只想着索取和占有而不愿意奉献和施舍,人们只追求现世的功名利禄而放弃了永生的盼望。偶尔看到一位弟兄所写的诗,说尽了人性的玩梗和愚拙,下面摘录几段:
“要经历多少次头破血流的狼狈
那颗倾向于抵挡你的心才能被治服
甘心走上你所预备的道路
要撞多少次的铜墙铁壁
要经历多少的绊跌摔倒
要遭遇多少的挫败击打
要忍受多少的劳苦愁烦
要担负多少的忧愁重担
要发出多少的呻吟叹息
要品尝多少的绝望无助
才能甘愿把颈项伸向你来负你的轭
才能甘愿脱去一切的缠累
来单单地爱你
单单让你成为我心中的渴慕
要经受多少的苦楚煎熬
那颗悖逆顽梗固执刚硬的心
才能变得柔软变得柔和如水
可以随你的心意流转
而不再让你的灵担忧”
(摘自公号“眼中瞳仁”,作者廖悯)
天国永生之门是窄门,寻到的和进去的是少数。在这条路上人们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一步一步艰难的前行。时不时就有跌倒的再也爬不起来了,时不时就有悄无声息的失踪者,更多的是在原地里长期徘徊不前,几十年依然是只会吃奶而永远都长不大的婴儿。
地狱永刑之门是大道,世人都开着飞机、开着豪车、坐着豪华邮轮、甚至坐着火箭、跑着的,追着的,还有住着拐棍的、爬着的、背着沉重的行李、就像蜣螂滚着大粪球一样,争先恐后地拥挤在朝向地狱之门的康庄大道上。
九,防备假先知——天国的知行观
【太7:15】“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
【太7:16】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
【太7:17】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
【太7:18】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
【太7:19】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太7:20】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太7:21】“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太7:22】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
【太7:23】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假先知、假牧人、假教师的异端邪教泛滥成灾是末世的一大特征,二十世纪以来这现象尤为突出,这也是主耶稣在预言末世及基督再来的三大先兆之一。基督徒要尤其注意用神的话语来装备自己,谨防成为魔鬼的俘虏。
主耶稣告诫我们区别的唯一方法就是看他结出什么果子。无论多么漂亮的外表,无论多么感人的教导,无论多么诱人的承诺,只要是结出敌对圣经真理及神的旨意的果子,都是坏果子。基督徒要坚持五个唯独,即唯独圣经、唯独基督、唯独信心、唯独恩典、唯独荣耀神的名,凡一切与此原则相违背的,都是坏树,要砍掉仍在火力。
此外,基督信仰归宿是生命的改变,必须要把爱神爱人落实在行动上,这是主耶稣多次强调的。天国的知行观是既要听其言更要察其行,行为结果才是评价的基本标准。“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十,生命根基的建造——天国的人生观
【太7:24】“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太7:25】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
【太7:26】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太7:27】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太7:28】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
【太7:29】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凡遵行神的旨意,认信耶稣基督为生命的救主,接纳圣灵进驻你的里面,并交托自己的生命主权,把那个习惯于骄傲和抵挡神的罪原老我完完全全地交托给神,让神对你进行回炉再造,再交还给你一个谦卑、温柔、顺服、舍己、宽恕、忍耐、慈爱、良善、圣洁、刚强、一切合神心意、一切唯神马头是瞻,成为神的好仆人、好牧人、好器皿、好儿女,这时你的生命根基就建造在至高者坚固的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
相反,凡不遵行神的旨意,不认信耶稣基督为生命的救主,抑或是口头上说自己信了耶稣,但行为上依然我行我素,拒绝背负十字架,拒绝认罪悔改,依然放纵里面那个原罪老我,活出骄傲、愚妄、自私、贪婪、纵欲、淫乐、奢靡、冷酷、苦毒、凶狠、嗜杀等等污秽败坏罪恶的,那就是把生命根基建造在沙土里,“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两个根基两种选择,这就是天国的人生观与地上的人生观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