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耶稣的门徒(上)
——化腐朽为神奇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全世界所有的基督徒都是耶稣的门徒,本篇及下篇只选取新约圣经里面几个重要的门徒,包括耶稣生前传道过程中拣选的12门徒中的9个:彼得、安德烈、大雅各、约翰、腓力、拿单业、马太、多马及加略人犹大等。
此外还有复活后拣选的保罗、巴拿巴、马可、路加、司提反、腓利、提摩太、提多、耶稣的弟弟雅各等9人。他们都是跟我们一样缺点多多的凡夫俗子,但在耶稣复活圣灵充满后,个个都变成了完全不同的圣人(出卖耶稣的犹大除外)。从他们的人生阅历中,我们会深刻领悟到天国真理的力量何其强大,十字架道路是绝对正确的道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路加所写的《使徒行传》没有交代使徒们的最后结局,很多使徒都在五旬节以后悄然消失了,再也没有资料证实他们的最后去向。但按照后来各地教会主教的说法,他们大都在不同地方传道并最后为主殉道。但具体传说很多,缺乏足够的史料证据。当君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之后,直到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各国的教会都希望请一位正统的使徒作为本国的护教圣徒,他们根据零碎的传说,在使徒中挑选一位作为他们的保护神或者护教圣徒,于是各位使徒也就都有了各自的最后归宿。按照比较公认的说法,除了彼得、保罗、多马等使徒可信度较高之外,其他有待证实。
一,彼得——从鲁莽渔夫到首任教皇
彼得(圣彼得,圣彼埃尔)(公元1年—公元65年),名意为磐石。生在加利利的伯赛大,是耶稣的大弟子,也是耶稣最喜爱的得意门生,为基督教早期领袖,公元65年,受到罗马皇帝尼禄的迫害,主动要求倒钉上了十字架而殉道。
第一,蒙召跟主,得人渔夫
彼得初次蒙耶稣呼召,意志未定,暂时告别了耶稣。后来又遇到耶稣给他行了一神迹,才决定放下一切跟随耶稣。
有一天,耶稣来到拿撒勒湖滨,看见湖边栓着两条船,一只船是彼得的,叫彼得划到湖心撒网捕鱼。彼得说:“老师,我们辛苦了一长夜,捕不到一条鱼;可是遵你的命,我还要下网。”果然捕了大量的鱼,险些撑破了渔网。只好请别船同伴来帮忙,满满装了两船,几乎要装沉了船。彼得惊奇得很,俯伏在耶稣跟前说:“主啊,我是个罪人。”于是耶稣对他说:“不要害怕,你们来跟随我吧!今后我要使你作得人的渔夫。”从此,彼得成了耶稣所喜爱的忠心门徒。从得鱼到得人,这是耶稣给彼得指出的一条光明大道。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三十年后,彼得这个在加利利海边打鱼的鲁莽渔夫变成了教会领袖的圣彼得,被追授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教皇。
第二,承认基督,领受使命
有一次耶稣问他的门徒说:“人们对我有什么看法?”他们回答说:“人们对你各有各的看法,有说您是施洗的若翰,有说您是以利亚,也有人说您是耶利米或别的先知。”耶稣又问门徒们说:“那么,你们说我是什么人物呢?”彼得立即回答道:“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非常满意彼得的回答,就向他说:“西门,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启示给你的,而是我在天上的父亲启示给的!我告诉你,你是彼得,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不能战胜他。我要交给你天国的钥匙: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必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必要释放。”
彼得这位性格豪爽、行事果断甚至鲁莽、很多时候说话不经大脑的人居然能够一下子说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样的话,这反映了他头脑简单、率真直言的天性。他对耶稣所行的神迹和所传的真道全盘接受,不质疑、不求证、只管接受和相信,这样简单的人其实正是保留着可贵的本性,没有被世俗污染,也最容易接受福音。反而是那些心思缜密之人,总是对一切持怀疑态度,对不符合自己已经成型的“三观”就习惯于先入为主的否定和反对。所以,主耶稣对彼得是一方面常常严厉斥责和批评,另一方面又非常喜欢他,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他,也就是把建造教会这样的重担托付给彼得:“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必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必要释放。”这是何等的荣耀!
第三,率真直言,多受责备
其一,阻挡进城为护主
当耶稣开始预言自己受难和复活,说自己应该往耶路撒冷去,要受长老、祭司长和文士们的迫害,殉难并在第三日复活。彼得就拉着耶稣,责怪他说:“主啊!千万不能这样!这种事情绝对不可临到你身上!”耶稣回转身来对彼得说:“撒旦,退后边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不体贴天父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彼得不让耶稣进城是不愿意师傅被害,耶稣有也当然知道彼得的心意,为什么还用“撒旦退后边去”这么严重的语气斥责彼得呢?主耶稣在这里就是要特意表明,受难和受死是天父的旨意,也是自己所愿意承担的伟大使命,任何阻挡完成这一使命的行为,都是撒旦的行为。同时严厉地告诫门徒,做耶稣的门徒,就是不能体贴人的意思,而必须要体贴父神的意思。
其二,忠心跟随不犹疑
耶稣在会堂里教训人的时候说:“我确实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我的肉,喝我的血,你们的灵魂就没有生命,吃我的肉喝我的血的人,必得永生,在末日我必要使他复活……。”有许多门徒产生怀疑,悄悄地走开了。于是,耶稣对十二位门徒说:“你们也要离开我走么?”彼得向耶稣说:“主啊!我们若离开您,去投奔谁呢?只有您有永生的话,我们信任您,并且知道您是天父的儿子。”
我们一旦找到了神就必须要跟随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吃喝耶稣是我们信心坚固的根源,也是我们生命得以更新的唯一途径。信仰路上很多人因为不真正认识耶稣而选择了离开,这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彼得之所以能坚定地跟随主,乃是基于他对主耶稣的两点宝贵认识:一是唯有耶稣能够带来永生;二是耶稣是天父的儿子,是受差遣来救赎人类的基督。这两点不仅是圣经反复强调是主旨,也是人类历史已经证明、正在证明而且必将要完全证明的绝对真理。
其三,登山变像搭帐棚
耶稣私下带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登上高山;耶稣在他们面前变以原来的容貌,他的面容太阳般的发光,他的衣服洁白如光,光彩耀眼,美丽极了。忽然,摩西和以利亚出现在他们面前和耶稣谈话。彼得惊喜交集,情不自禁地向耶稣要求说:“主啊!我们最好就留在这里;您如果愿意的话,我准备在这儿搭三座帐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彼得的话音正落地,忽然一朵光亮的云彩隐藏了他们;云彩里透出声音:“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从他。”门徒们一阵惧怕,俯伏在地,耶稣走近他们,抚慰他们说:“起来吧!不要害怕。”
在“登山变像”这个环节中,彼得率真可爱的形象再一次得到了显露。摩西和以利亚是犹太人社会广泛流传的先知,彼得亲眼看到他们和主耶稣在一起,并且亲耳听到了天父介绍师傅的话,这是何等震撼的一个大异象。一般人都是被吓到晕头转向了,而彼得却高兴地想要搭建三座帐棚,分别给三位圣者落座。他估计是高兴得昏了头,希望摩西和以利亚不要走了,一同留下来跟师傅一起来传福音。
其四,海面行走显小信
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啊,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他们上了船,风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 神的儿子了。”(太14:25-33)
彼得不仅直率多话,而且也敢想敢干。他看到师傅在海面行走,自己也想尝试一下。这不是为了试探耶稣,而是希望师傅也赐给他能力。主耶稣应允了他,他果然可以在海面上如履平地,这就是信心的赏赐。而当他一开始惊奇并产生怀疑之时,立刻就要掉进海里,他马上疾呼:“主啊救我!”主耶稣立刻拉住了他,就又站在海面上了。
这个故事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的浮浮沉沉都是与我们同至高者的信心密切相关,信心越大奖赏也就越大,信心越小奖赏也就越小,没就信心单靠自己单打独斗,那我们将会寸步难行。每当我们遇到急迫困境之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呼唤:神啊救我!此时就会有奇妙的能力降临到我们身上,救我们脱离苦海。感谢主!
其五,门徒洗脚求全身
先来看一下经文:
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轮到彼得时就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彼得立马又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约13:1-11)
主耶稣在即将受死之前做了一件让门徒感到十分惶恐的事,即给门徒洗脚。这里有三个用意:
一是在离开之前真切地表达对门徒的爱怜之情,给全体门徒洗脚,连那个出卖祂的人也同样对待。
二是用行动践行祂所说的“我来不是为了受人服侍,而是要服侍人的。”
三是告诫门徒,在未来的大审判中,爱人、爱邻舍、爱那“最小的一个”就是爱主,就是获得奖赏的标准——“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彼得还是不明就里,先是因惶恐不敢接受而拒绝,听到耶稣说不接受就跟祂没关系之后,立刻又说:那不仅要洗脚,连头和身都要洗。一副天真幼稚又憨态可掬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三不认主恨痛哭
我们且看下面经文:
彼得在外面院子里坐着,有一个使女前来说:“你素来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稣一伙的。”彼得在众人面前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既出去,到了门口,又有一个使女看见他,就对那里的人说:“这个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彼得又不承认,并且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前来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立时,鸡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太:69-75)
彼得是主耶稣的门徒中的带头大哥,也是主耶稣最爱的弟子。他也的确不负大哥的地位: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舍己顺服、勇挑重担,既得到师傅的首肯,又得到众师弟的拥护。他在犹大带人来抓耶稣的时候,还勇敢地拿出刀保护师傅,还砍掉了一个祭司长仆人的耳朵。到此为止,他做得是完全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但就是这么一位大弟子和大师兄,在师傅被抓、师弟们逃跑之后,他并没有表现出该有的样子,而是同样地处于惊慌失措、害怕被抓的状态,以致于三次不认主。圣经跟一般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却别在于:圣灵无意于塑造人的伟大或卑贱丑陋的艺术形象,而是着眼于对人的罪性本质的准确揭露。就连彼得这样身份的人,一旦没有了圣灵的浇灌,也仍然软弱地一塌糊涂。信心必须要依靠神,必须要圣灵内住,单靠人是什么问题也难以解决的,这就是这段经文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六,受命牧羊传福音
耶稣复活后,专门找到彼得庄重的、深情的、不厌其烦的向他问了三句话,并重复了三次深沉的托付,这就是著名的“三问彼得爱主心”的经文:
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在马太福音16章17节称“约拿”),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 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约21:15-19)
这里的经文我们将在后面“耶稣的复活”一文里详细分析,这里只简单介绍彼得在领受命令后传福音的情况。此后,彼得及其他门徒被圣灵充满开始讲道。单单在五旬节的讲道就致使三千人受洗归主(使2:14-42);后来又多次行神迹医治病人,并在所罗门廊子讲道又使信主的人增加到五千。由于影响越来越大,就被逮捕受公审。彼得在《使徒行传》中的很多事迹这里不做一一列举,他在初期教会建立过程中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成功地饯行了主耶稣的殷殷嘱托。
第七,两封书信入圣经
新约圣经里收录了彼得的两封书信,即《彼得前书》和《彼得后书》。“前书”一共五章,在书中他勉励信徒要以属天永恒的眼光看待地上的生活,并且为那些即将在异教风行的社会中受到火炼般试验的信徒提供实际指导。“后书”一共三章,记载了要使所蒙的属天呼召坚定不移、向伪教师发出强烈警告、要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等。圣灵借着彼得的手,为我们在属天追求中必将遇到的各种试炼提供了宝贵的教导。
第八,倒钉十架殉主道
从阿披安通往罗马的路上,有一个教堂,名叫“主啊!你要往哪里去?”乃是为纪念彼得殉道而建造的。在主后65年,罗马皇帝尼禄展开了罗马帝国对基督徒的第一次大迫害。起初,许多在彼得身边的基督徒都劝他赶快离开,他一开始不愿意离开这些羊群,但后来没有办法了只好逃离。当他到了那路上时,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个人走来,他认出就是主耶稣基督,他问道:“主啊!你要到哪里去?”耶稣对他说:“彼得,你离弃了我的羊,现在我要到罗马再钉一次十字架!”彼得顿时捶胸大哭,立刻又转回罗马,不久被捕。他要求被倒钉十字架,因为他自认不配与主同样的死法。这也正应验了主耶稣曾交代给他的话:“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
二,约翰——从性暴如雷到教会柱石
约翰是西庇太之子,使徒雅各的弟弟。他们父子三人也都是打鱼为生。受耶稣呼召而同他哥哥雅各一同成了门徒。圣经中多次提到,约翰、彼得、雅各是耶稣最为器重的3个门徒。
约翰、雅各兄弟二人因性格暴烈而被耶稣称为“雷子”,即“性暴如雷之人”。因撒玛利亚人不接待耶稣,他和雅各一起请求降火烧灭他们,受到耶稣责备。又曾见有人假冒耶稣之名赶鬼而禁止他,受到耶稣告诫:“不要禁止他,因为不抵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圣经中门徒所经历的事约翰大都在场,此外他经历了全体门徒未曾亲临之事:
如耶稣使睚鲁的女儿复活;耶稣登山变像,与摩西和以利亚交谈;耶稣被出卖之夜,随祂到客西马尼园祷告;耶稣受难前,被耶稣派去预备逾越节的宴席;在最后的晚餐上,靠在耶稣胸前问要出卖主的人就是他;耶稣被出卖后,到大祭司院中打听消息;耶稣受难时,受耶稣托付看顾母亲马利亚;耶稣复活时,听抹大拉的玛利亚说耶稣复活后在提比哩亚海边显现,行使神迹使彼得等门徒得满网鱼;耶稣升天后,与彼得一起积极传教,一起被犹太公会拘审,被释后仍“放胆讲论上帝的道”;在《加拉太书》中被保罗称为“教会柱石”等。约翰在传道中被捕入狱,相传获释后到以弗所传教,并把耶稣之母玛利亚接去奉养。
最为可贵的是,新约圣经27卷书中,有约翰的五卷书,分别是《约翰福音》、《约翰一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启示录》。
《约翰福音》是我们研读福音书最为宝贵的书卷。这本书与前面三本福音书不同,前三本被称为“对观福音”,即都是以叙事的手法记录耶稣所说过的话和所经历的事,可以通过相互对比、相互补充来阅读。而《约翰福音》则更多采用议论的手法,通过大量论据层层深入地来论证耶稣是神的儿子,是受差遣到人间拯救世人的基督。
《约翰一书》是约翰专门为了批判“诺斯底主义”异端而写的。这些诺斯底主义者自称是基督徒,但声称具有额外知识,乃是超越众使徒所教导的。他们宣称,一个人除非获他们传授更深奥的“真理”,否则心灵就不能完完全全地得着满足。部分诺斯底派人士教导说,物质是邪恶的,所以肉身的耶稣不可能是神。他们将耶稣与基督分别开来。认为“基督”是从神出来的,基督在耶稣受洗时降在耶稣身上,又在他受死前,可能在客西马尼园的时候,离开他。他们坚持属天的基督是这样的圣洁属灵,又岂能与血肉之躯长期接触,备受玷污。简言之,他们否定道成肉身之说,又否认耶稣是基督,并耶稣基督既是人、也是神。约翰知道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基督徒,所以他要证明诺斯底主义者并没有神真正的儿女的特征,以此来提醒读者防范他们。
约翰在书中反复强调写信给他们的目的就是:
“小子们哪,如今是末时了。你们曾听见说,那敌基督的要来。现在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从此我们就知道如今是末时了。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你们从那圣者受了恩膏,并且知道这一切的事(或作“都有知识”)。我写信给你们,不是因你们不知道真理,正是因你们知道,并且知道没有虚谎是从真理出来的。谁是说谎话的呢?不是那不认耶稣为基督的吗?不认父与子的,这就是敌基督的。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的,连父也有了。论到你们,务要将那从起初所听见的常存在心里;若将从起初所听见的存在心里,你们就必住在子里面,也必住在父里面。主所应许我们的就是永生。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指着那引诱你们的人说的。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要按这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约壹2:18–17)
《约翰二书》重点讲出圣徒的交通是在爱与真理的根基上。基督就是爱,就是真理;基督的身量越增加,爱与真理越加强。神的道就是真理,基督就是神的道。所以基督徒必须要在圣经上下功夫,把神的话丰丰富富地藏在心里,并且实行出来。光有爱没有真理,是糊涂的爱;光有真理没有爱,显出冷酷。二者必须结合起来,爱在真理的根基上,因着真理而爱。
《约翰三书》是写给该犹个人的信。作者称赞该犹按真理而行,有美好的灵性,乐于接待旅客。同时批评一个不接待兄弟的教会领袖丢特腓的错误行为。
约翰老年时被罗马政府囚于小亚细亚以西的拔摩海岛。那时正是基督徒遭遇大逼迫的时候,大批基督徒殉道而死,教会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此刻,主的灵向约翰显现,让他看到大异象,他把这异象记录下来就是圣经最后一本书《启示录》。
《启示录》是新约圣经中的最后一部预言。在所有预言里,圣经启示录是对于人类最后的这段时期讲得最准确、最详细的预言。《启示录》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份:第一部份是耶稣写给七个教会的信,分别对七个教会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个赞赏、批评、警告和勉励,为后世教会建造留下了宝贵的评判标准。第二部分就是预言末日大审判和基督再来。其内容与耶稣传道过程中对末世的预言结构大体相同,只是在圣灵的引导下,约翰把亲眼所看到的异象详细的记录下来。成为我们盼望天国降临,基督再来是美好愿景。
约翰以后的经历不详。据二世纪北非教父德尔图良记载,约翰被投入滚油锅中,但竟能脱险,未受伤害。二世纪末以弗所主教波利克拉蒂斯宣称约翰葬在以弗所。
三,安德烈——从默默无闻到苏格兰的守护神
安德烈,又名圣安德鲁。他是彼得弟弟,与使徒约翰一起先做了施洗约翰的门徒。经施洗约翰介绍而找到耶稣,然后又介绍哥哥彼得一同蒙召成为耶稣的门徒。后来圣安德烈被尊为苏格兰的守护神,同时也是希腊、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的守护神。
《约翰福音》记载了安得烈与耶稣第一次相遇的情形,这件事发生在旷野,是施洗约翰传讲悔改信息并为归正者施洗的地方。使徒约翰以见证人的身份讲述这件事,因为当时他和安得烈在一起,都是施洗约翰的门徒。安得烈和耶稣相遇是在耶稣受洗的第二天。当时,他和使徒约翰站在施洗约翰旁边,耶稣从他们面前走过,施洗约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35-36节)听到这句话,他们立刻离开施洗约翰去跟随耶稣。安得烈和约翰成为最早蒙耶稣呼召的门徒。接下来安得烈做的第一件事:“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于是领他去见耶稣。”(41-42节)这个消息太好了,不能保留在自己这里,所以他去找这世界上他最爱的人,他最希望这个人能认识耶稣,找着了就领他去见基督。
在所有的核心门徒中,安得烈似乎最不好辩论,又最善解人意。彼得常常很鲁莽,会莽撞地向前冲,会在不当的时机说出不得体的话,而且常常显得无礼、笨拙、急躁和冲动。雅各和约翰也因为轻率、鲁莽而被称为“雷子”,他们显然就是好几次争论谁为大的始作俑者。至于安得烈,他没有这些问题,虽然我们在圣经里很少看到他说话,但只要他开口,总是言语得体,不会说错话;他单独做事时,也总是行事合宜。因此,圣经提到他的名字时,从未对他的行事有任何不好的评论。安得烈一辈子都活在彼得的影子下,但他显然接受这样的角色,这也正是他能有重要贡献的原因。他很乐意做配角,这往往使他有特别的洞察力,能了解到其他门徒难以理解的事物。因此,一旦他真的站到台前,就有令人意料不到的能力,可以让人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看见莫大的价值,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安德烈后来在亚西亚(约今土耳其西部)传道,多次遭受逼迫和恫吓。据说安德烈是在希腊的佩特雷被杀害的,他向判处他死刑的罗马当局请求,不要让他采用和耶稣一样的姿势在十字架上钉死。他的请求得到批准,于是他最终是在X形的十字架上被处死的,所以X形十字后来也就成为了他的象征。
有关资料表明,圣安德烈大概是从公元1000年起开始成为苏格兰守护神的。1286年,苏格兰卫士封印的正面带有钉在X形十字架上的圣安德鲁图案,以及拉丁文的题字“圣安德烈是所有苏格兰同胞的领袖”,而他的十字将成为苏格兰的国旗。 1390年,在罗伯特三世统治时期,圣安德烈第一次作为国家象征被刻在5先令的硬币上。
四,大雅各——从缄默使徒到首位殉道
雅各是西庇太的儿子,使徒约翰之兄。为了区别另一个门徒雅各,当时被称为“大雅各” 。他和约翰、彼得、安德烈被称为使徒第一组,是在圣经中出场最多的几个人。雅各本来的个性是相当猛烈如暴躁的,耶稣称呼约翰为“雷子”也包括他在内,但后来因着耶稣的训诲和圣灵内住之改变,成为一个能接纳,宽容人的使徒。在与主第一次相遇大约十七年后,这位缄默的使徒,成为教会的领袖。
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使徒们勇敢为耶稣作见证,传讲福音,广行神迹,使很多人归信耶稣,但更引起犹太政府的怨恨,而开始逼迫阻挡门徒。雅各当时已担任是公会的领袖。当时的希律亚基帕王下手逼迫教会,“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徒十二:1-2)雅各就成为了第一位为主殉道的门徒。
据古代基督教教父克利门记载,雅各是受到一个犹太人的诬告而被捕,并被带到犹太公会前受审。当雅各被公会判处斩刑时, 他喜乐盈溢,宛如英雄凯旋,毫无畏惧。那个诬告者突然感到自己是流了无辜之人的血,良心大受责备,以至向雅各认罪悔改。他请求雅各赦免他所犯下的难以挽回的罪恶,雅各默然同意,遂与他亲嘴,最后二人同时从容就斩。又有传说大雅各到西班牙传道,因此圣地雅各地名和圣地雅各大教堂就是为纪念他而建,南美国家智利首都圣地牙哥也源于此。
五,腓力——从丧失异象到大发热心
腓力是一个希腊语的名字,他也是基督耶稣十二使徒之一,这个名字与以后《使徒行传》在旷野向太监传福音的腓利相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个人,其实那个腓利是五旬节后信主,与司提反等人被选出的七执事之一。腓力在五旬节后就不见其名,据外传记载,他在主升天以后大发热心,不久就殉道。
首先,腓力一开始是一个灵性很好的人。他是伯赛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有一天,主耶稣想要往加利利去,在路上遇见腓力,就对他说,来跟从我吧。这么简单的一个呼召,腓力就跟从了主,做主的门徒。然后,他离家去找自己的好友拿单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拿单业很不礼貌的问道: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腓力也不反驳,直接告诉他:你来看。
腓力不是施洗约翰的门徒,没有受过正式的神学训练。那时主耶稣也没开始行神迹,对腓力也没说过什么预言。但一个熟知真理的人站在真理面前,马上就能认出来。腓力就具有这个宝贵的灵性。
腓力虽然一开始灵性很好,但在以后的信心操练中进步很慢,常常是看不到异象,变成了一个比较被动的人。
其一,有些胆小怕事:
一次有几个希利尼人要求他领他们去见耶稣,他不敢直接领去,转而告诉安得烈,安得烈才陪他一道去告诉耶稣(约十二:20~22)。
其二,在耶稣试问中不过关:
主耶稣当然知道他每个门徒的弱点,故此在变饼的神迹以前,特意挑出腓力来对他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圣经上特意注明: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可惜腓力没考上。他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此刻腓力如果能够像那个外邦人的百夫长一样凭纯全的信心说:“主阿!只要你说一句话,我们就都得饱足了。你是永生神的儿子,在你没有难成的事。”那该多好!
其三,最后提了一个愚蠢的要求:
腓力一开始就认识主耶稣是弥赛亚,但可惜三年来与主同行,似乎没什么长进,以致在最后晚餐时,还提了一个愚蠢的要求。主耶稣坚定反复强调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而且又很清楚地加上:“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说得这么清楚,腓力还要愚蠢地求:“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主不得不责备他:“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
想必腓力当初遇见了弥赛亚,就知足了,没有进一步的追求更深认识神的内在动力了。属灵的事情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停留在原来的地位上惯了,就连当初认识的都迷糊起来了。永远停在开端,永远做吃奶的婴孩,这是我们很多基督徒的现状。只定睛在自己身上而不求合乎神的旨意,这才是基督徒软弱甚至跌倒的根源。
好在腓力同其他门徒一样,在五旬节圣灵充满后改变了生命,一下子突然变得的热心大发,积极从事福音事工,后来不知所踪,据传可能是突然被杀为主殉道了。
六,拿单业——从地域歧视到亚美尼亚守护神
拿单业(亚兰名翻译为巴多罗买),他是腓力的好友。我们先来看拿单业蒙召的经文:
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腓力说:“你来看。”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拿但业对耶稣说:“你从哪里知道我呢?”耶稣回答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拿但业说:“拉比,你是 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稣对他说:“因为我说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你,你就信吗?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 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约1:45-50)
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腓力有很好的灵性,能一下子就认出耶稣是弥赛亚,并热心引荐给自己的好友拿单业。
第二,拿单业有严重的认知局限,特别是严重的地区歧视,说明他一开始就是一个比较狭隘的、思维不够开阔的人。
第三,耶稣一点也不在意拿单业很不礼貌的观点,反而是热心引导他认识真理。把他曾经在无花果树下祷告的场景都讲了出来,这就一下子震撼了拿单业,就承认了腓力对他所说的话是真的,赶紧对耶稣说,“你是神的儿子,是以色列的王。”耶稣就进一步给他们一十分确定的应许:“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 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
教会传说他在犹太国外多处传道和行神迹,并将马太福音译成多国语言。据说耶稣升天之后,拿单业带着马太福音到亚美尼亚、印度传教。最后在亚美尼亚被异教徒棍打、钉十字架、再用刀杀死。他死得很惨,被斩首、剥皮、倒钉十字架上。米开朗琪罗的名画《最后的审判》中那个从天而降宣布审判的人就是拿单业。因此亚美尼亚教堂被称作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尊拿单业为教堂的守护圣人。天主教会定8月24日为拿单业的瞻礼日。 有人传说他到过中国,但一般不被认同。
七,多马——从多疑小信到东南亚圣者
多马,又被翻译为多默,是耶稣基督十二门徒之一。前三本福音书只是在门徒命中提到他,但在《约翰福音》多马的名字多次被提到。我们且来看下面三段经文:
第一,勇敢刚毅舍己顺服的多马
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约11:16)
这段经文的背景是耶稣所爱的马大、玛丽亚的弟弟拉撒路患病死了,耶稣想要回到伯大尼去救拉撒路。但因为犹太人恨耶稣,要拿石头打死他,门徒就都反对回去。耶稣坚持要回去,还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约11:9-10)只有多马同意回去,并说即使被打死也要跟随。
第二,不懂就问追求真理的多马
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约14:5-7)
我们都知道耶稣的名言:“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但却忽略了原来这句话还是主耶稣回答多马询问的。不懂就问,这是追求真理的宝贵品质。虽然天国的奥秘很多靠理性没法解释也没法理解,需要靠信心才行。但信心缺少了理性的根基则很容易陷入盲目和迷信。人作为被造的身份,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为造物主而活,活出祂预定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最大的最根本的理性。
第三,多疑求真不见不信的多马
《约翰福音》第二十章讲到多马不信耶稣复活的事件,经文如下:
那十二个门徒中,有称为低土马的多马,耶稣来的时候,他没有和他们同在。那些门徒就对他说:“我们已经看见主了。”多马却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过了八日,门徒又在屋里,多马也和他们同在。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说:“愿你们平安!”就对多马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摸”原文作“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多马说:“我的主,我的 神!”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20:24-29)
这个故事给多马打上了一个终身的标签:多疑的多马。多疑既是信心的弱点,同时也是信心坚固的起点。关键是有疑问要找答案,等疑问解决了,也就没疑问了。但如果不求答案而一直疑惑,那就会陷入到没有信心的焦虑状态。多疑只是一种小信的状态,疑问解决了,小信就会变成大信。这一点跟前面两段经文本质上是一致的,说明了多马是一个品行正直,胸襟坦荡,敢作敢为,绝不盲从的人。但主耶稣还是在这里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尽的,宇宙奥秘是没法向人们全部显现的,这不是神不愿意显现,而是显现了我们也理解不了。所以,“不要疑惑,总要信”。只要认准一点,即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可以了。有了这一点,坚定地跟随下去,那就必然蒙福。“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第四,多马被公认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的使徒。
多马曾到过印度传教,后至非洲等国,劝化许多黑人入教,后沿非洲海岸,到了玛里布尔,他日夜忙碌于传教事业,驱邪魔、显圣迹,到处行好、救苦救难。不多时,归化了千千万万的人。
第五,多马还留下了《多马福音》和《多马行传》两部书
相传是多马门徒根据多马言论写出来的。但内容涉嫌有诺斯底主义嫌疑,就没有被归入正经。
第六,多马在印度传教并在那里殉道
多马在公元52年进入印度传教,公元72年,因传教在印度一个城市马拉巴被长枪刺死,埋葬于印度东海岸的梅拉普尔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第七,有传闻说多马曾在中国传道和建立教会,并列出了八条证据,但尙没有得到史书的正式承认。
公元33年到公元52年,这19年多马究竟在什么地方成了史学家的一个疑问。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在中国汉朝的西部边陲——新疆都护府一带。有关多马在中国(当时称为“秦尼国”)建立过几所教堂的说法,却流传下来了。在印度马拉巴古教会的《每日祈祷文里》,有这样的词句:
“由于圣多马,印度人摒弃了崇拜偶像的错误;由于圣多马,中国人同埃塞俄比亚人已转向真理;由于圣多马,人生真谛之光照亮了整个印度;由于圣多吗,天国在中国飘然升起。”“印度人、中国人、波斯人、叙利亚人、亚美尼亚人,爱奥尼亚人和罗马尼亚人,在此纪念圣多名之际,敬拜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
在印度圣多马的墓碑上,有古叙利亚的祈祷文:“中国和印度的传教主保——圣多名为我等祈!”
据《正教奉褒》一书记载:“清顺治七年(1650),皇上赐汤若望宣武门内天主堂侧,空地一方,以资重建圣堂。孝广文皇太后、颂赐银两,亲王官绅等亦捐助,若望遂动工兴建,并撰记立石——《都门建堂碑记》:自昔西汉时宗徒圣多默者,初入中国传天主正教。次则唐贞观以后,有大秦国西士数人,入中国传教。”
后来景教徒阿富曼尼在他的著作中写道:“艾伯哲乌斯·索本西斯的《教规简编》和阿姆鲁斯的《景教大主教之生活》中教称:圣多默是在中国传道的使徒。《教规简编》中顾盼有:天主教徒萨利巴——扎卡创立了利阿、撒马尔罕(今中亚细亚),和秦尼三大主教区(秦尼是对中国的称谓)。秦尼主教区的建立,在狄奥西多斯大主教的著作中又一次被肯定,时间是公元825年至858年之间,这是圣多马到过(秦尼)中国传教的证据之一。
中国基督教协会常务委员、基督教神学教育教授汪维藩先生,在对江苏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珍藏的汉画像石研究时,惊厅地发现,一批东汉画像石造像,竟然出现圣经故事和早期基督教的图案。他解释道,这些图案介绍了以鱼、飞鸟、走兽、牲畜和爬虫组成的“天主创造世界”等圣经故事。这批汉画像石上的图案,表现出伊拉克、中东一带的早期基督教艺术风格,同时又兼有我国东汉时期的艺术特点。
在Fourvieve华人牧灵中心召开的“圣多默与中国传教史”研讨会上,法兰西科学院院士Piere博士提出,圣多默极有可能来过中国,在徐州的孔望山发现的石刻壁画就是极为有力的证据。Piere博士介绍,根据考古学的推断,壁画出自东汉初公元60年左右,时间跟圣多默传教的时间也极为相符。壁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信仰标记,如十字架、洗礼、执事、棕榈枝、圣号等,并且还可以看得出楚王刘英受圣多默启发,接受了信仰,受洗成为基督徒。
以上不完全资料证明:多马极有可能是最早到中国传扬福音的的使徒。
八,马太——从罪人税吏到福音圣徒
马太是加利利人,操税吏为业,代罗马人征收捐税,后被耶稣召为门徒。《马太福音》9章9-13节经文,记载马太蒙召的经过。
【太9:9】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太9:10】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
【太9:11】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
【太9:12】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太9:13】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税吏是犹太人非常鄙视的一种职业,他们把这种职业同罪人相提并论。马太并没有主动要求跟随耶稣,反而是耶稣看见税吏马太就主动呼召马太,毫无商量余地的就一句话:“你来跟随我”,随后还到他家里做客。《路加福音》记载了一个19章还记载了耶稣到一个税吏长撒该家里做客,并赦免了他的罪,那个税吏明显比马太要主动得多,但也没被召为门徒。可见马太一定还具有被耶稣认可的优点,只不过圣经里没有明说。马太自己写的经文更是侧重于突出耶稣拣选税吏的根源,这就是那句著名的话:“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圣经中除了蒙召这里和介绍耶稣门徒时出现了马太,其他地方就几乎看不到马太的名字了。但马太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主后42年写成福音书,被称为《马太福音》。这是四福音书中对主耶稣记录最为详细是一本福音书。书中详细记录了主耶稣全部言行。虽然是圣灵借着马太之手写出的,但也说明马太在主耶稣三年传道过程中是全程紧密跟随,而且随时记录了主耶稣一言一行。至于他自己就尽量没必要在书中出现,这一点约翰在《约翰福音》中也是如此。这都说明了一点,门徒深深明白侍奉神是必须要竭力定睛在神的身上,一切都要归荣耀与神,绝不能显明自己,而且还要尽量隐藏自己。
相传马太后来在犹太地区宣扬福音,后又往东方传教,主后91年马太在埃提乌比亚被刺致死殉道。他的遗骸现葬在那不勒斯城东南的索勒诺。
九,犹大——从恩主门徒到叛逆之子
犹大出生于加略,是唯一一位不是来自加利利的门徒,为了区别另一位门徒犹大,被称为加略人犹大。此外,这位犹大最为著名的就是出卖恩师,受犹太公会三十块银钱贿赂而背叛耶稣,将耶稣出卖给罗马政府。耶稣被十字架钉死后,犹大因悔恨在耶路撒冷城郊自缢身亡。圣经描绘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第一,忘恩负义背主求荣的犹大
加略人犹大是蒙主拣选为门徒,三年与主同在、同行、同桌、同吃;最后竟然以三十块钱(奴仆的价钱 )将耶稣卖给仇敌。主耶稣曾经给他许多可以悔改的机会,但他仍硬心到底,不肯悔改。按犹太人习惯,坐席前主人会与每一位客人亲嘴,若是如此,主耶稣必也亲了犹大的嘴;未开饭前,主耶稣先为门徒洗脚,主耶稣也必不会漏掉犹大洗了他的脚;吃饭时,主也必蘸饼给犹大吃;但犹大仍死心不悔,按着与祭司长所约定的,当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趁众人不在跟前的时候”,领人来捉主,并以亲嘴为记号,一路走到黑。路加与约翰都提到“撒旦进入犹大的心”。
第二,自毁前程自取灭亡的犹大
犹大的一生为我们展示一个本可以获得极大荣耀却因为私信太重而被撒旦掌控从而自取灭亡的悲惨结局。圣经里特别写出犹大的故事,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主耶稣在会堂里、海边和山坪上所讲的话,使听众陶醉出神,他的教训感动了门徒的心。犹大看到患病的、瘸腿的、瞎眼的,从各城各镇成群地来就耶稣;他也看见垂死的人放在他的脚前。他亲眼看到耶稣医治病人,驱赶邪灵和起死回生的大能作为;他亲身感觉到基督的能力的凭据;他已看出基督的教训比他以往听过的都优越。他感觉跟着耶稣可以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借着耶稣称王,可以从此荣华富贵。
犹大并非一开始就是坏人,他也有自己的特殊的优点和长处,比如积极主动,热情肯干,敢于冒险,勇于追求等。假如他在未踏上耶路撒冷之前就死去的话,后世的人就会认为他配列在十二使徒之中,为后人所怀念。可惜,只因他放纵恶欲,直到这恶欲支配并俘虏了他。他因此作了罪恶的奴隶,就把自己献给撒旦,犯下了毫无底线罪恶,招致天怒人怨,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第三,犹大背叛的根源思考
其一,犹大的理想不是耶稣要给的国度
犹大认为耶稣是复兴以色列弥赛亚,那就一定是未来以色列国家的君王。他跟着耶稣打天下将来就会成为开国之臣从而带来富贵荣华。
而耶稣多次提出他的国不属这世界,这话使犹大很不高兴。他曾画出一条路线希望耶稣去走。他主张必须把施洗约翰从监狱里营救出来,因为约翰的门徒很多,是一股强大的可以充分利用的社会力量。但是约翰被囚在狱中直至斩首,耶稣并没有显示自己的王权来为约翰报仇,反倒同门徒退到乡下去了。犹大主张更积极进攻的战斗。虽然耶稣自己已明说他的国不属这个世界,犹大还是不断地宣称,基督必要在耶路撒冷作王。在基督给五千人吃饱的时候,他就想促成这事。他认为耶稣若不拦阻门徒实行他们的计谋,工作就必有更大的成功。他注意到犹太领袖们的仇恨越来越深,并看到犹太人要基督从天上显个神迹,而基督没有理睬他们的挑战。于是他起了不信的心,撒旦便由此使他生出怀疑和叛逆的思想。
犹大的这些思想和行为,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似乎没什么错,甚至还可以说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大才。可惜神不需要这样的人才,神需要的敬虔追随、向往天国真理的门徒。这才是犹大悲剧的根源。
其二,耶稣的预言让犹大恐惧
耶稣多次预言,自己要受难受死三日复活;门徒们也要受到大逼迫和大试炼。这样的结局是犹大无法接受的,他来本是要追求荣华富贵的,这个愿望不但无法实现,反而还要遭受苦难逼迫。从此,反叛的种子就在犹大的心里种下了。基督在迦百农的会堂里关于生命之粮的讲论,是犹大生活史的转折点。他听见基督说:“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约6:53) 他就看出基督所供给的是属灵的利益,不是属世的利益,从此他逐步开始走上了离经叛道的轨道。
其三,暗使诡计制造混乱逼耶稣造反称王
耶稣的天国犹大不想要,因为他认为那是虚幻的不现实的。但耶稣在群众中的威望却是一面造反的旗帜,他完全可以利用耶稣的名号发动百姓武装起义,推翻政府,改朝换代。从那时起,犹大散布了种种疑问,把门徒的思想搅得很乱。他提出一些争论和迷惑人的意见,时常重述文士和法利赛人用来反对基督的主张和论据。一切或大或小的困难、折磨、艰苦和表面上拦阻福音的事物,犹大都拿来作曲解或攻击福音真实性的凭据。他常引用一些和基督正在教导的真理毫无关联的经文。这些断章取义的经句,使其他门徒的思想变得更为混乱。犹大一直想要把主耶稣的国度变成地上现实的国度。
耶稣向门徒所讲的一切话中,总有几句是犹大所不完全同意的。所以在他的影响下,叛逆的酵很快发起来了。其他门徒还看不明这些事情幕后的主谋,但耶稣已看出,撒旦正在把自己的品性传给犹大,借此打开一条影响其他门徒的通路。关于这一点,基督在他被卖的前一年就说明了。他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约6:70)
他听了耶稣的责备,不禁对耶稣恨怀恨在心,受了损害的自尊心和报复的恶念,冲破了一切阻碍。邪恶的念头一旦生出,魔鬼就必然进来煽风点火加以利用,从此,犹大的心灵被撒旦的意志所奴役。
虽然如此,犹大总不相信耶稣会让人捉拿自己的,因为他亲眼见过耶稣是大有能力的,绝不会白白的束手就擒。他此时仍然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但他所理解的这个弥赛亚仅仅只是能够做复兴犹太人国家的君王,而不是全人类的救主。他决定铤而走险试一下。他出卖耶稣就是要借着敌人的手来刺激耶稣,给耶稣创造一个绝地反击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动武装起义了。这一点类似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但自以为聪明的犹大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主耶稣就是为了这一天而来的,而犹大的自作聪明恰恰成就了人被权欲捆绑的典型形象。所以,主耶稣也就顺水推舟一一成就他。
带着罪性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神的作为,十字架的奇妙恩典在不肯接受福音的罪人中是愚蠢至极无法理解的。犹大的悲剧正是我们人类普遍的悲剧。
第四,迟到的后悔和无法挽回的灭亡
后来犹大看见捉拿耶稣的人照着他的话把祂紧紧地捆绑起来了,就惊异地望着师傅让人把自己带走。他焦急地从园中一直跟到他在犹太官长面前受审的地方。耶稣每动一下,他都盼望他能表明自己是神的儿子,让仇敌震惊,使他们一切的阴谋和权势归于幻灭。可是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了,而耶稣还是甘心忍受那加在他身上的一切凌辱。这时,卖主的犹大心中便起了极大的恐惧,知道自己已把主卖到死地及至快要宣判时,犹大再也忍不住良心自责的痛苦。审判厅里忽然发出一阵沙哑的叫喊声,使全场的人大吃一惊,只听到:该亚法啊!他是无罪的,求你释放他吧!
这时,身材高大的犹大从震惊的群众中挤过去。他的脸色铁青、憔悴,额角上大汗淋漓。他冲到审判台前,把卖主所得的银钱丢在大祭司面前,急切地拉住该亚法的外袍,哀求他释放耶稣,说他并没有作过什么该死的事。该亚法恼怒地推开了犹大,可是自觉张皇失措,左右为难,不知说些什么才好。祭司们的卑鄙无耻这时全暴露出来了。
犹大又大声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但大祭司却带着轻蔑的神色回答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太27:4)祭司们尽管愿意利用犹大作他们的工具,可是他们却轻视他卑鄙的人格。当犹大向他们承认自己的罪时,就把他一脚踢开了。
于是犹大俯伏在耶稣脚前,承认他是上帝的儿子,并恳求他拯救自己。救主没有谴责这个出卖他的人。然而耶稣并没有说一句定他罪的话。耶稣只是哀怜地望着犹大说:我为此时,来到世间。
众人无不惊讶,诧异地望着耶稣如此宽恕那出卖他的人,他们又感悟到这决不是平凡的人,可是又疑问,如果他是神的儿子,为什么不救自己脱离枷锁,并制胜那些控告他的人呢?犹大知道自己的恳求无用,就冲出审判厅,喊着说:“太晚了!太晚了!”他不忍活着看耶稣被钉十字架,便在绝望中于耶路撒冷城郊自缢身亡了。
后来,叛徒犹大的尸体因沉重自垂吊的树上掉下,落在地下的尸体由于腐烂而肚子爆裂、肠子流出。犹太大祭司用叛徒犹大出卖耶稣基督的钱,将那块地买下来,埋葬了叛徒犹大;这块地被称为“血田”,后来作为安葬在耶路撒冷去世的外邦人的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