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马太福音7:24/29;合参路加福音6:46/49 和合本)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我要告诉你们他像什么人。他像一个人盖房子,深深地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发大水的时候,水冲那房子,房子总不能摇动,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有古卷作“因为盖造得好”)。惟有听见不去行的,就像一个人在土地上盖房子,没有根基;水一冲,随即倒塌了,并且那房子坏得很大。”
登山宝训以四个警告作为结束,每一个警告都配有相应的对比:两条道路(1314节)、两种果树(1520节)、两种声称(21~23 节)、和两种建造者(24~27节)。并且主耶稣将警告的焦点放在末世的审判上——在两条道路的对比中,祂提醒宽路“引到灭亡”,在两种果树的对比中,祂提醒不结好果子的树要“砍下来丢在火里”;在两种声称的对比中,祂对那些单用嘴唇亲近主的人说“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在两种建造者的对比中,祂告知没有根基的房子的结局“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的很大”)。主耶稣藉这些警告,严肃的对那些声称跟随自己的人作出提醒:天国并非每个人都会进去,如果有些人没有进去,是因为现在对耶稣的话产生了错误的回应。
而两种建造者的比喻是这个四个警告中的最后一个,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把这个比喻放在了主耶稣一系列讲道的结尾(登山宝训和平地宝训),因此这个比喻具有总结性,主耶稣在教导之后藉此比喻鼓励听众遵行祂的教训,并强调平安来自顺服、灭亡来自悖逆。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
“原文直译”将之译为:“所以无论何人听见我的这些话,而去遵行这些话的……”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留意,一是:主耶稣将所有人都纳入同样的评判标准,没有例外,你和我也并不例外。这个判断标准就是上帝以人对真理有无实际回应来审判一个人。这不关乎一个人在教会中担任什么样的职分,参与了多少侍奉,产生多少果效,这些都不能成为一个人逃避上帝审判的理由。正像上文所提到的:在末后审判的时候,有许多人,耶稣说的是许多人而不是几个人,说明这不是一个特殊的现象,恰恰相反,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将来会有很多的人在面对审判时非常惊讶,因为他们深信审判不会临到他们,现在却临到了。他们惶恐的对主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为什么现在还要遭受审判呢?他们疑惑不解。主耶稣对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因为他们只是在传道,而不是在行道,他们有的只是外在的工作,却没有内在生命和上帝的关系。
正如游斯丁在《第一护教书》中曾说:“那些不照着祂的教训生活的人,不该被称为基督徒,即使他们以嘴唇承认基督的训诫。因为根据基督的话语,必定得救的,不是口中承认信仰的人,而是行出来的人。祂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请注意,耶稣说的是“唯独”,这体现了行道的必要性,听道而行,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第二:主耶稣这里提到的“听见我这话”中的“这话”(也就是天父的旨意),指的是马太福音5/7章所记载的登山宝训中的内容。登山宝训被称为“天国子民的宪章”,是天国的君王教导天国的子民如何生活在地上,这是我们现在在地上生活的标准,而不是以后在天上。因为以后在天上我们不会有仇敌,不会有婚姻,也不会有环境考验我们跟随主的信心。
登山宝训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涉及了天国子民的价值观、天国子民的侍奉观和天国子民的生活观,分为如下24个主题:
1.论福(太5:3-12)
2.盐和光(太5:13-16)
3.论律法(太5:17-20)
4.论发怒(太5:21-26)
5.论奸淫(太5:27-30)
6.论离婚(太5:31-32)
7.论起誓(太5:33-37)
8.论报复(太5:38-42)
9.论爱仇敌(太5:43-48)
10.论施舍(太6:1-4)
11.论祷告(太6:5-8)
12.主祷文(太6:9-13)
13.论饶恕(太6:14-15)
14.论禁食祷告(太6:16-18)
15.论天上的财宝(太6:19-21)
16.论心里的光(太6:22-23)
17.论侍奉神(太6:24)
18.不要忧虑(太6:25-34)
19.不要论断人(太7:1-6)
20.祈求就得到(太7:7-12)
21.要进窄门(太7:13-14)
22.两种果树(太7:15-20)
23.遵神旨进天国(太7:21-23)
24.两种根基(太7:24-27)
我们可以试着想像,如果有一个世界,或国家或群体,在那里人们不会在暴怒中以言语辱骂他人,没有淫念、也不会违背婚姻誓约,总是说实话,不以暴制暴,又爱仇敌,那会是我们所有人都想要居住的地方,因为以这种方式生活,所带来的是稳定和平安。而当人不能以这种方式生活,相反的,人们以暴制暴,充满谎言,违背誓约,这不但是愚昧无知,更是自我毁灭。而后者正是人类目前的处境,因此我们都需要救赎。
主耶稣在这里提醒人们要重视祂所作的教导,而重视的表现则是遵行。正如早期教父著作《革利免二书》曾做出提醒:“我们如何表明对祂的信仰?就是遵行祂的话语。不要轻视祂的诫命,也不要只是以嘴唇尊崇祂,而是要尽心、尽意。所以弟兄们,让我们以行为表明对他的信心。”今天,很多人所领受的是与行为分离的信心,其实那不是信心,只不过是没有任何行动的信念,是对救恩的误解,并制造糟透了的结果和可怕的见证。雅各曾非常清楚的指出,这样的信心是死的。
在主耶稣的教导中,特别强调要将真理行出来:
●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太12:50)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太28:20)
●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约8:3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见死。(约8:51)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14:15)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约14:21)
使徒也有一致的教导:
●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 (约一2:4)
●遵守神命令的,就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我们所以知道神住在我们里面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 (约一3:24)
●我们若爱神,又遵守他的诫命,从此就知道我们爱神的儿女。 (约一5:2)
●我们若遵守他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他。 (约一2:3)
●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 (约一2:17)
●不要只在眼前侍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 (弗6:6)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能够激发行动的,而非对上帝旨意无动于衷的,才是使人得救的真实的信心。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一:聪明的建造者
在比喻中主耶稣提到了两个建造者,在他们身上有两个相同点,两个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人都在建造,两个人的建造都遭受到了考验;不同点是:一个建造在磐石上、一个建造在沙土上,一个承受住了风雨的考验、一个在风雨的考验中倒塌了。
首先耶稣提到了聪明的建造者,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做对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以坚固的磐石为建造的根基。他在建造之先选择正确的根基,并在选择之后付上代价的建造。
1:重视根基的选择
犹太地通常是夏日干旱,冬天雨水比较多,所以人们盖造房子多是在夏天。天气好的时候,房子看起来都很安全。但是,巴勒斯坦以可以把乾涸的河床变为湍急洪流的豪雨闻名。将有必然临到的风暴考验建筑者工程的品质。所以虽然在磐石上建立根基,必须费很大的劳力、付很大的代价,才可以挖掘至深处;在土质松散的沙土上建造,则很容易便看见成效。但聪明的建造者仍然在磐石上建造,因为他看重的是建筑的稳固而不是建造的快速。
拿教养孩子为例:我们知道学龄前(包括幼儿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这会给孩子建立很深的安全感。但是很多父母下班回家之后,经过一天疲惫的工作,便不愿再用心的给与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随随便便就把孩子交给了手机、电视、游戏、短视频。但手机、电视、游戏、短视频并不能成为孩子生命的根基。相反,因为它们的存在,孩子的专注力、和人共情、沟通交往的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和培养。曾有作家曾说:因为短视频的出现,人们会失去阅读长篇小说的能力。我想这是大部分孩子在家庭中的处境。很多家长在养育儿女上都在做着容易的、而非对的选择,愿意出钱却不愿成长和陪伴,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教培机构、交给爷爷奶奶。(今年在给儿子拍生日照的时候,影楼老板说他在公立幼儿园上学的儿子放假了,他嫌孩子在家烦,于是又花钱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儿园继续上,上到公立幼儿园快开学。)
但圣经的原则是,承担教养儿女最主要责任的,不是学校而是家庭,是父母(尤其是父亲)。申命记6:6/9被视为犹太教教育的核心,在这段经文中,上帝吩咐道:“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上帝要求每一个为人父母的犹太人,每一个,都要做一个铭记律法,并殷勤教导儿女遵守律法的人。在这里用了四种状态“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来形容全部的时间和生活,因此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是一个思想并遵守真理的父母,在生活中对儿女的耳濡目染。
在以弗所书6:4也有类似的教导:“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主的教训和警戒是我们教养儿女的磐石,而不是电子产品。我们不能指望电子灌输给我们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能帮助我们的孩子将来认识上帝、讨上帝的喜悦、并建立一个合神心意的家庭。电子产品做不到的,因为那是沙土,而不是磐石上。
主耶稣在登山宝训的最后提到了两个门,那是我们仅有的选择,我们不是进宽门就是进窄门;接着提到了两条路,我们不是走大路就是走小路;还有两种果子,我们不是结好果子就是结坏果子;最后提到了两种建造,不是在磐石上,就是在沙土上。其实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建造,不论主动或是被动,就算碌碌无为,那也是一种建造。保罗在哥林多前书3:11说道: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求神帮助我们去做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容易的选择,建造在以基督教导的真理为根基的磐石上。
在塞尔维亚的德纳河里,有一座有如童话般的小屋稳稳地矗立在河中央。这个由木材打造的小屋建立在河中央的一块大岩石之上,在这些年里它经历了风吹雨打和洪水的侵袭,仍然稳稳地站在德里纳河的中央。
这座房子是一群活泼的小伙伴于1968年共同建造的那时候,这群热爱游水的小伙伴觉得应该有一个地方来休息聊天喝杯啤酒什么的,为了在游泳累了有地方歇脚喝酒又没有人打扰,于是他们选定了河中央的一块巨型岩石上决定在上面建造一个房子。
他们用独木舟和小船,一点点地将建造房子的工具和材料运到岩石上,对于大块的材料则在上游组装完毕后,让其顺流飘到房子的基石处,就这样,这个可爱的小木屋就现身了。
50多年过去了,时光就像小木屋下那条奔腾的河流,当年的那群小伙也变成了大叔了,然而它依然屹立在那里,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见证了自然的改变,成为了一处独特的风景线,因为它有稳固的根基。
2:付上代价的建造
路加福音在描写他的建造时,更详细的形容他是“深深地挖地”,他在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建造自己的根基,虽然很辛苦,但他却很认真。同样,若要切实遵行主的话,也必须具有愿意牺牲和付代价的决心。因为跟从登山宝训而活的人,世人或许会看他为傻子,耶稣却看他为聪明人。就像挪亚在未曾降过雨水的时代建造一艘巨型木船,想要装下所有动物,人们对他的做法完全不理解、不相信、也不接受。可是,却只有不被理解的挪亚一家八口在当时代风吹、雨淋的审判中存活了下来。
二:无知的建造者
接下去耶稣提到了无知的建造者,“无知”英文译为“foolish man”,意思是愚蠢的、蠢笨的。形容一个人做事愚拙、缺少智慧。
1:轻看根基的必要
他不愿意在磐石上劳苦,所以选择了在沙土上建造,他比聪明的建造者更快的完成了他房屋的建造,不仅更省时,还更省事、省力、省钱。他轻看根基的重要性,看最重要的根基为可有可无的,结果因为没有根基,所以他的房子盖的很快,倒塌的也很快,甚至倒塌的比建造的更快。(在江西因持续大雨导致的洪水中,河边一座三层根基不稳固的房屋,5秒钟倒塌,造成7人死亡)
2:忘记考验的临到
上文我们提到,犹太地通常是夏日干旱,冬天雨水比较多。人们盖造房子多是在夏天,但无知的人,却只顾眼前的建造,忘记了冬天的雨水,把房子盖在了没有根基的沙土上。结果,冬季的雨水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的很大。
暴风雨是注定要来的,聪明的建造者要承受,无知的建造者也要承受。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生的困境,就像世人经历的,同样我们也要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但大多数释经家认为,这里更准确的理解是指向最后的审判。因为主耶稣在登山宝训最后的四个警告中的前三个都指向末后的审判,根据经文的一致性,作为总结的第四个警告同样指向末后的审判;并且在马太福音中,“好比”的时态是未来式,更清楚地指向末世的审判。因此,这是和个人得救有关的比喻,我们应当给与比喻中的教导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认真看待神的审判,却不按照祂的旨意生活,那便是愚蠢的。
聪明的建造者和无知的建造者都“听”到了主的话,但他们的差别在于听了以后“去行”与“不去行”。真正的门徒听见耶稣的话就去付诸实践,把他们的一生建造在神话语的磐石根基上,于是他们可以经得起任何的试炼与考验。那些假装有信心、仅仅在理性上认可主耶稣的,却是无知的建造者,当生命的风暴来临时,他们的工程便存留不住。
可见,仅仅听道,并不能帮助我们建立稳固的根基,还要照着所听的去行,这才是有根基的建造。
「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最后,登山宝训的教导结束在人们的稀奇和惊讶中。众人希奇的不只是主耶稣的教训,更是祂话里的权柄。因为耶稣不是一个说“耶和华如此说”的普通拉比,文士作为解释律法的教师,他们教导时都是小心翼翼地引用古代文献、犹太传统和权威拉比的说法,以支持自己的论点和对律法的解释。主耶稣与他们完全不同,祂是道成肉身的天国之王,祂以第一人称讲话,并且宣称祂的教导成全旧约圣经,祂决定谁能进入弥赛亚的国度,祂向以色列人重新诠释了律法,唯有祂完全知道祂天父的旨意。并且警告不顺服的人:除了完全顺服以外,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背叛、以自我为中心、和永远的咒诅。
最后让我们以神学家的感慨来结束这次的分享:
“真正的信心带来顺服,现代基督徒什么时候才会了解这一点呢?”
「诗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