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毒
谈原生家庭真是个绝望的话题。我们父母所犯的所有错误都不容忽视,他们都面目可憎,向我们的心脏投上无数标枪。我们绝望地看着前面的道路,迈不出脚步。慢慢地,我们变成了他们,拔下身体上的标枪,投向下一代的孩子。原生家庭的毒会发酵,一点点丢在面粉桶里,整桶都要发酵起来。
我一直在想,拿什么来对抗这种毒,难道任由此毒世世代代危害人的灵性?也有一些家长因为担心毒害孩子,做人蹑手蹑脚,谨小慎微,深怕自己的毒延续到孩子身上,以至于没做什么就痛哭流涕。
昨天我读到一本书,名叫《墓中回忆录》,是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写的。这个作家很多人不熟悉,我也第一次读。雨果说: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什么都不是。这个评价引起了我的好奇。
他写到他的出生和童年。他们家其实是贵族,有不少仆人。但他一出生就被送到别的地方,由奶娘养育,奶娘却没有奶,一个女基督徒喂他奶。三岁时才回到家。他母亲偏爱长子,很有思想,很有德行,忙于社会事务和宗教职责。她喜欢政治、社交。她把孩子丢给仆人。顾不上多爱他们一点。她还把好责骂的脾气、心不在焉的想象和精打细算的精神带进家庭里,他父亲是仆人们的恐怖,他母亲则是灾难。
他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只有女仆会抱他,给他拿东西吃。他交了一个朋友叫杰斯里,在家非常受宠,在外总能挑起事端,让孩子们相互打架,他自己在旁边看。他还发明了一种危险的游戏,涨潮的时候,起风暴的时候,他让孩子们在两次浪的间隙穿过危险地带,慢了就会被浪卷走,或者被浪拍打到岩石上粉身碎骨。这个朋友带给他的要么是坏名声,要么是遍体鳞伤。回家还要狠狠挨骂。
但就是这个杰斯里,长大后成了勇敢而令人尊敬的海军军官,虽然他死于一场战役。夏多布里昂说他所接受的严酷教育,是出于亲人的自然禀性,并非存心如此。这使他的感情具有一种忧郁的特征,习惯在软弱、盲目和快乐的时候痛苦。
但他并没因此憎恨自己的原生家庭,他不恨父母。他说他的宗教信仰是来自于母亲,他从母亲的口里接受了基督教的真理。而且他说,更早地让他投入学习不一定会更好地发展他的智力。那些浪、那些风、那种孤独就是他最初的老师。这些野蛮的老师给了他一些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美德。他说,上帝做事总是对的,他指引我们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
如果我们一心一眼只盯着一个平面,就是我们和我们的原生家庭,那么毒就会代代相传,仿佛从神那里遭的咒诅,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但如果我们的世界不只有平面,还有空间,相信在我们之上有更高的主宰,这种毒就会被砍断。你不再憎恨父母,而是敬畏上帝。你不再绝望,而是积极寻找自己的角色。你不再忧忧愁愁地教育孩子,而是在上帝的指引下竭力而为。
你也不再憎恨自己,而是发现自己身上特有的美德,那是上帝在过去眷顾你的记号。
#祷告 #苏太太 #信仰探寻 #如云见证 #信徒生活
特别说明:Jabez 已获得著作权人苏太太的许可,在天路网转载。